前幾天,看了一篇名為《垂直電商能否 “跨越鴻溝”》,同意文章中的部分觀點,例如作者說的某些細分類目,存在規模的天花板、未來應該重視品牌的建設。但也有部分不敢苟同,諸如:垂直電商的困境,更多源於網購的深度和廣度還不夠。
 

 

垂直電商,通俗的解釋是在某個細分品類或行業運營的電商模式。代表如早些年紅火的紅孩子、凡客,曾經熱鬧,現在平靜的好樂買、樂淘,還有倒掉的維棉、酷運動。

 

對於眾多垂直電商的倒閉,《垂直電商能否跨越鴻溝》這篇文章認為,由於品類的原因,很容易被巨頭替代。我同意這樣的說法,但我覺得還可以說的深入點。那就是:為什麼有的垂直電商很容易被替代?

 

品類太過標準。最典型的是紅孩子,SKU 主要是奶粉。紅孩子由於前期銷量大,對奶粉品牌商擁有很強的議價能力,可以一次性買斷多次批奶粉,放在自己的倉庫。而從品類的角度來說,奶粉和圖書、3C 一樣,都是非常標準化的產品。成本、進價、毛利,這些在業內是非常透明的。這就很容易讓平台類電商涉足,例如京東、噹噹的母嬰頻道,剛上線的時候,這些平台的量沒有紅孩子大,議價也沒用紅孩子強。但沒關係,對京東、噹噹這樣的平台,可以 “燒錢” 補貼消費者。量大了以後,話語權自然就強了。而一旦平台類的話語權起來了,對紅孩子來說是致命的傷害。因為你是垂直電商,奶粉這個品類就是你的命根。而奶粉的整個市場容量是有限的,京東、噹噹這樣的平台銷售額增長了,紅孩子必然下滑。

 

從資料上,也說明了這個道理。紅孩子從 2011 年鼎盛時的年銷售 20 億下滑到目前的 10 億元,京東自 2011 年上線母嬰頻道後,去年銷售額突破 100 億元 (除了奶粉,還包含尿不濕、奶瓶等)。你的品類太過標準的時候,即使當前和上游的議價能力強,一旦巨頭涉足,很容易被別人摧毀。因為標準品,沒有太多值得比拼的,價格、物流是最重要的兩點。和大型平台相比,垂直電商均沒有任何優勢。

 

流量。垂直電商的困境,除了品類的問題,還有一個就是流量的問題。當然,我認為流量不是核心的問題。對於一家垂直 B2C 來說,不管是平台類的唯品會、聚美優品,還是自有品牌的電商,都需要吸引人來。用電商通俗的話說就是:新客獲取。而隨著電商競爭的激烈加劇,外部流量成本越來越高。平均的獲取成本在 200 元,高點的 300—400,還有的 WordPress 網站超過 800! 這麼高的獲取成本,如果一個使用者買一次東西就走了,這個 WordPress 網站肯定是要虧錢的 (賣什麼東西,一次的凈利潤能有 200 元?)

 

所以,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自有品牌的垂直電商開始和平台合作。例如優購、好樂買進駐天貓,通過天貓的 “人流” 來擴充自己的人流。雖然天貓也收取費用,但成本比站外要便宜。就連做平台的噹噹網,也選擇入駐天貓了,說明什麼呢? 平台的價效比遠高於自己買流量。

 

對於垂直電商,小編覺得會有以下的五個方向:

 

1、入駐各大平台是趨勢。獨立建站、買流量的成本高,進入平台就會是一個必然的趨勢。目前活著的電商,除了唯品會、聚美優品、樂蜂等少數幾個電商外,包括優購網、酒仙網等均入駐了天貓、京東等平台。因為對於垂直電商來說,平台的人流量大,付出的 “成本” 更經濟。

 

2、做平台的垂直電商更加困難。代表如唯品會,算是一個平台。另一個代表是樂蜂網,除了賣其他品牌的化妝品,還有自有品牌。但樂蜂還是一個平台。對於平台來說,除了建站、流量貴,最重要的是模式。你是否能通過這個模式,來形成聚合,從而達到一個高粘性和重複購買,光靠賣標準品,賺差價肯定是不行的。必須在標準品上再加一些想象空間,剩下的這三家都有自己的基因:唯品會是非標品+限時; 聚美優品是標準品+搶購; 樂蜂是:品牌+自由。仔細剖析這三家的模式,已經不單單是買貨、賣貨。而是在商業模式上重新設計,以構建自己的護城河。

 

3、線下的渠道商將進一步往線上滲透。這個代表就是百麗,除了擁有多個自有女鞋品牌,百麗還是耐克和阿迪達斯在國內最大的代理商。對於線下的市場,百麗已經是一個龐大的渠道商。擁有強大的資金、貨品等優勢。在電子商務已經不可逆的時代,類似百麗這樣的渠道商,必然會進一步向線上滲透。早些年的蘇寧、國美,即是例子。

 

4、自有品牌的垂直電商將不斷湧現。雖然流量越來越貴了,但和線下相比,互聯網還是一個很好的工具,例如這幾年湧現出來的淘品牌。幾年之內,名聲已經覆蓋全國。雖然目前的淘品牌存在一些問題,但我們不應該拋棄淘品牌的所有亮點。線下的傳統品牌,今天能在天貓上一呼百應,一個月輕鬆賣了 1000 萬、2000 萬,但不要忘了線下這些品牌的那些成本,這些年付出的廣告費,恐怕只有號稱晉江頻道的 CCTV5 才知道。

 

互聯網的優勢是可以不受地域和貨架的限制,超越地理的概念輻射人群。不僅大眾的需求可以做大規模,例如三隻松鼠。原本小眾的風格,通過互聯網也能聚合足夠多的使用者,例如自有品牌裂帛。另外,對於垂直電商來說,自有品牌也相當於一個垂直電商。例如三隻松鼠和大朴網,兩個都有自己的獨立 WordPress 網站,但賣貨是多個平台進行的。區別是,前一個人們往往成為淘品牌,但共同點都是互聯網品牌。

 

之前倒掉的垂直電商,我覺得不能一概而論,有的是品類的問題,有的是團隊,還有的是兩種都佔了。但不要把倒掉的公司歸結為行業的問題。垂直電商,尤其是自有品牌的垂直電商,未來還會層出不窮。

 

最後,至於作者所說的網購深度不夠,我覺得這不是垂直電商發展不好的原因。以前看過一句話,叫 “消費者永遠是對的”,對商家來說,不應該強迫消費者去選擇。消費者需要什麼服務,商家提供即可。至於商家非要通過自己來 “教育” 消費者,當然不是不可以,可能時間和金錢的成本都比較大。

 

平台類的電商,就是線上的商業地產。天貓就像一個線上的萬達廣場,垂直電商,就是那些特色的小店。既要有萬達廣場,也可以有特色的小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