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線上購物的產品質量、支付不安全、不方便、售後服務等 WooCommerce 跨境電商面臨的問題,我們會發現這恰是實體零售業固有的優勢。並且在實體商業中,除交易本身外,還有面對面售前與售後服務、場所空間所創造的感受以及與夥伴共聚激發的內在愉悦,這些都是是 WooCommerce 跨境電商難以提供的。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不管是傳統的實體零售還是新興的 WooCommerce 跨境電商,都需要改變以往的固有思維並迅速行動,找到合適的生存發展之路,迎接新時代。那新零售時代已來,如何把握線上與線下融合的平衡點?實體零售又該把握住哪些時機?下面崑山網頁製作站就來詳細的分析瞭解一下。
一、實體店為什麼不會消亡?
1 、人是社交型動物,需要交流
什麼是社交?我們必須透過某種方式和工具,來傳遞思想、交流信息和意識,當今時代,經濟和社會環境的變化使得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顯得更加重要。因為我們只有不斷地與各類型的人進行交往和信息溝通,才能不斷豐富自己、發展自己、擴充自己的知識庫。
2 、經濟需要回圈再生
今天您去剪個頭髮,中午髮型師在樓下吃頓好的,晚上帶著新的女朋友去看電影,電影院的老闆有錢了,又帶著女朋友去逛街,經濟就是這麼迴圈再生的。
3 、 Shoppingmall 要承載餐廳的集中經營
我們因為吃東西去逛 Shoppingmall,吃完飯還得去看電影,KTV 、按摩等娛樂。 Shoppingmall 不只有餐廳,還要有電影院、美容院、咖啡館、服裝店。這不就是實體店嗎。
所以,多元化的實體店永遠不會消亡,只會轉變成實體店+網絡相結合的經營形態出現。(比如髮型屋在 33 樓,買衣服在 28 樓,這些都是因為網絡世界而轉變的存在方式。有人會説實體店無法生存的原因,因為鋪租太貴。一樓、二樓鋪租貴,就往樓上走。)
實體店的體驗功能是 WooCommerce 跨境電商無法替代的!未來,商業爭奪的是出生於 80 、 90 年代的消費羣,這羣人生下來就不缺物質、不缺產品,他們需要的是一種 “體驗” 與 “關懷”,這種關懷更需要面對面的交流與觸覺才能體現。而以下的這些機會,也是實體店需要把握住的:
一、政府推動創業潮,支撐實體店崛起
近兩年來,一系列關於支持 “雙創” 的政策陸續出台,大大激發了民間的創業熱潮。據統計,2015 年中國平均每天新登記註冊的企業達到 11600 户,平均每分鐘誕生 8 家公司,這也許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創業潮了。而其中很大一部分選擇了經營實體店起步。 2022 年創業浪潮大熱不減,而 2022 年創業浪潮會繼續,因為本就是大勢所趨。如今開店的流程及政府審批在簡化, 有粉絲及影響力的實體店品牌更容易能獲得各路資本支撐,協助做大。
崑山網頁製作認為很多零售高管及經理人在這輪創業浪潮下選擇開店創業,甚至剛畢業走上社會的年輕人都能眾籌投資開咖啡館。商業地產創業潮正默默改變競爭及遊戲規則,顛覆中更見商機。
二、工匠精神、場景化、越來越成為實體店崛起標籤
移動互聯的時代,消費者的消費喜好及追求,都體現在實打實的點選率上。今年實體店最熱門的轉型方向,就是日本式的工匠精神,或趣味或情懷的場景體驗,滿足大眾需求的快時尚,以及細節及服務。這些元素被越來越多地運用到實體店開發體系中去,如今已成逆襲標籤。
三、線上線下洗牌已接近尾聲
強調全球視野的大背景下,能學的標杆太多,已逆襲的也太多。日本也曾有過實體店衰退期,但幾年的調整後,網點佈局合理,價格透明,服務到位病重新穩定崛起,消費者對 WooCommerce 跨境電商的需求自然不強。而這些恰恰是中國 WooCommerce 跨境電商基本滿足,現下實體店無法滿足的。當下的中國正如同當年的日本。中國六年的實體店洗牌正接近尾聲,關店的高潮期已過。連中國百貨都已逆襲崛起,紅遍中國的百盛優客城市廣場就是轉折點。
四、商業地產商的競爭加劇
更多品牌發展商願意為好品牌為人流降租金。
中國商業地產,30 多家外資商業地產發展商及 40 多家內資商業地產發展商已有成熟運作的商管團隊,這十年更是羣雄並起的時代。僅從 2015 年的資料看,全年商場有據考察的供應近 3500 萬方,如今,越來越多的發展商在選擇商家時,願意用商家的人流帶動效應及影響力換租金,以獲得長遠的商場成長空間及整體估值。
五、線下商鋪的展示價值愈加被本土商家看重
實體店的展示體驗的價值越來越被看重,已成為品牌突破發展瓶頸的有利武器。有商家直接開出體驗店,只為培養下一代品牌消費及情感溝通,甚至有商家直接租下店面打造體驗式的線下試衣體驗店。天貓大户、三隻松鼠、噹噹,都要開實體店,核心就是讓消費者體驗更多的新產品,以促進線上銷售。噹噹的書店首店長沙 1200 方,計劃 3 年開 1000 家。甚至,三隻松鼠的總裁表示,未來三隻松鼠的實體店將達到 1000+,並坦言實體店比網上店鋪賺錢。這可能對 WooCommerce 跨境電商來説,線上客户增長很可能已達瓶頸,再不拼實體店市場,就真要落後了。
六、好品牌正集團化崛起
如今在中國,內資餐飲集團化已成實體店崛起新勢力。比如,小南國的 6 家副牌,外婆家的 11 家副牌,推出的各具特色的餐飲副牌已開啓市場,逐步贏得未來。零售領域諸多快時尚品牌,比如 Inditex(ZARA 母公司) 的 9 個副牌、 H&M 的 6 個副牌、針對細分市場的副牌也已開啓局面,跨界合作贊更多人氣,通過主品牌的渠道及影響力同樣能獲得更好發展契機。
七、實體店發展的最好時期來臨
崑山網頁製作根據萬達集團 2022 年主要工作安排,2022 年萬達將基本實現企業轉型,成為世界首家大型房地產企業成功轉型為服務業企業的樣板。而這個轉型是否成功,只能敬請等待萬達集團 2022 的簡報了。萬達一年就開業了 26 個場子,而今年要暴增至 55 家,更是深入三四線城市。譬如上海,2015 年開業近 30 個商場,而今年預計開業的量達到了 88 家。這是商業地產全面爆發增長的時代。政府愛扎堆運作商圈,如今商場越來越多,商家的選擇餘地就多,當然租金成本更有運作空間。
八、外賣模式讓實體店大大增收
移動互聯外賣模式正幫商家史無前例地增收,原本的店鋪輻射範圍大大擴大,業務量大增,甚至單店幾倍增長。無論是路邊小店,還是商場大牌,都站在同一起跑線,點選量就是口碑值。如今甚至有的商家 70% 的利潤來自移動外賣訂單,譬如黃太吉。如今騎電車的外賣哥都滿布各大城市,做的好的能有上萬元月收入,可想而知,商家的利潤增長。
九、 90 、 00 後消費大時代開啓
舒適的家庭環境讓中國年輕一代金錢概念偏弱,偏好超前消費,新興事物接受能力強,更加適應移動互聯消費模式。
衣:追求品牌個性,高度互聯網化。食:注重特色和體驗,偏向快時尚消費。行:外觀與質量並重,具有品牌意識。遊:嚮往自由,消費能力有限但熱愛旅遊。娛:超強娛樂能力,樂於接受新型娛樂方式。如今的 90 後、 00 後,消費的喜好及習慣已大大不同,正是當下實體店逆襲崛起的最好時機。 30.5% 的 90 後認為自己很宅,62% 的 90 後最喜歡的休閒娛樂方式為宅在家裏上網,位列 90 後自我評價中前三的還有獨立和奮鬥。
十、國家頒佈 “關於推動實體零售創新轉型的意見”
國家也在推動零售改革升級,新零售的時代撲面而來,是機會也是挑戰。正引導傳統銷售場所向社交體驗、家庭消費、時尚消費、文化消費中心等轉變。培育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新型市場主體。
在 WooCommerce O2O 系統模式的發展下,以市場化方式盤活現有商業設施資源,減少公有產權商鋪轉租行為,有效降低商鋪租金。放寬對臨街店鋪裝潢裝修限制,取消不必要的店內裝修改造審批程序。同時,營造線上線下企業公平競爭的税收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