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 WordPress 教育行業來說,做網站推廣無非就是要讓使用者來購買你的課程,但是怎麼才能夠讓更多的使用者來購買你的課程呢?又或者怎麼讓 WordPress 教育行業來進行一個推廣呢?想了解的可以來這裡看一看。

被低價班充斥著的暑假,業內無時無刻都在發起關於線上教育轉化率的討論,從流量獲取到轉化模式,從產品體驗到供應管理,各個角度的解讀,各個複雜的學說,有點讓人眼花繚亂了。

在筆者過去專門寫低價班的文章裡提到過,它本質就是佔領市場的工具,與補貼無異,變相砸錢,只有大機構能玩得起,小機構只會變成炮灰,最後剩下一地雞毛。

但是,這並不妨礙討論低價班模式,因為其本質只是一種流量轉化體系,這是值得研究的,體系這種東西如果能被看透,就可以成為一種思維工具,去賦能你的業務。

那麼,低價班模式脫胎於什麼樣的體系? 或者說像哪一種模式? 我的答案是「流量三級火箭」。

什麼是流量三級火箭?

「流量三級火箭」是網際網路行業常見且經典的商業模式,很多網際網路公司都是依靠此模式成功突圍的,最典型案例是 360 。

在大家的印象中,360 是一家安全軟體公司,實際上,360 不單做安全軟體,也做搜尋業務,尤其後者是其主要盈利方式,而 360 之所以會是這樣的業務構成,就是採用的「三級火箭」模式。

360 的第一級火箭是免費防毒軟體,在大家都在付費買防毒軟體的時代,利用免費模式幹掉了所有對手,成功佔領市場。

360 的第二級火箭是軟體管家,因為利用免費防毒軟體拿下幾個億的 pc 端使用者,在此基礎上推出軟體淨化服務,提供更好的上網環境和體驗,增加使用者粘性。

360 的第三個火箭是搜尋導航,雖然和百度難以直接競爭,但憑藉第一級火箭和第二級火箭建立的壁壘,順利切入搜尋市場並躋身頭部集團,並藉助 WordPress 廣告變現盈利。

透過分析 360,可以知道「三級火箭」的基本邏輯:從高頻場景入手獲取流量佔據頭部,再創造第二場景增加黏性,最後用相對低頻的產品服務變現 (本身可能很高頻) 。

其實,「三級火箭」的打法極具網際網路思維,是一種彎道超車的戰略,因為多數時候你很難與你的對手直接針鋒相對,“曲線救國” 是個可行的方案,也極具實操性。

線上教育的流量三級火箭

當然,「三級火箭」不僅應用於商業模式,也被用於流量的具體轉化,筆者所在的線上 WordPress 教育行業,就經常使用「流量三級火箭」的思維打造流量轉化模型。

我稱這個模型為「漏斗式付費轉化體系」,即免費課->低價課->高價課。

具體來說,先透過頻繁的免費課吸引流量,形成初始流量池,然後匯入低價課,利用付費和較重服務篩選使用者,最後再轉化成交高價課,並透過復購盈利,這個過程是層層轉化,層層遞減的。

以跟誰學為例,作為 2019 年較為矚目的線上教育公司,它的獲客轉化就踐行了這個邏輯。

首先,利用外部投放、公眾號矩陣、朋友圈、抖音等渠道獲取流量,然後導流至免費直播課,免費課以群的形式進行,同時在群內宣傳其他免費活動,並引流公眾號。

其次,透過大量免費課的清洗,會有部分意向使用者湧現,此時推廣 50 元直播課,以低價吸引這部分使用者,並提供高頻、集中、趨向高價課水平的內容及服務。

最後,經過 50 元課篩選的使用者,因為痛點引導和更完整的服務需求,會選擇報名高價課如秋季長期班,而因為教育產品的連續性,高價課使用者會進行復購,至此完成變現。

其實,線上教育的流量轉化有較為經典的三個方式,被稱為三板斧,即直播、體驗課和診斷,大多數公司採用的三級火箭模型,都是由這三者組成。

直播一般包含講座和公開課兩種模式,講座內容多為生涯規劃和學習方法,公開課則是知識點和解題方法的講解,多以免費、名師、痛點作為吸引噱頭。

體驗課面向有直接需求但猶豫的使用者,利用超預期體驗和服務催生獲得感來打動對方,形式分為一對一預約試聽和 WooCommerce 社羣集中服務,課程形式與高價課相同。

診斷往往與體驗課結合使用,可以看作體驗課的一部分,有統一測評和個性檢測兩種形式,目的是匹配、篩選、分層,最大化提升轉化率,同時會安排一對一服務,進一步超越使用者預期。

那麼,三板斧如何組成「漏斗式付費轉化體系」?

很簡單,由直播作為第一個承接品,對流量做第一波篩選和啟用,之後由嵌入診斷的體驗課來承接篩選後的流量,而為了保證規模化和提高效率,此過程透過精細化、高品質的WooCommerce運營實現,最後就是匯入高價課,完成變現,即直播->體驗課+診斷->高價課。

總的來說,透過以三級火箭為基礎邏輯搭建的漏斗式付費轉化體系,是一個相對高效實用的轉化思維模型,而以此設計具體的轉化路徑,可以解決較為棘手的流量變現問題。

如何落地付費轉化體系?

雖然學會了利用三級火箭設計付費轉化體系,但一問到具體 WooCommerce 運營,很多人還是一頭霧水,接下來筆者就結合自身經驗,談談如何落地付費轉化體系。

首先給一個基本思路:用知識付費思維做流量,用培訓邏輯做口碑,再具體一點,就是用知識付費思維 WooCommerce 運營免費課,用培訓邏輯做低價課的轉化和高價課的復購。

關於知識付費思維,有五個關鍵點:

低價:利用免費、折扣、拼團、返現、附贈等手段降低使用者決策;

高頻:高頻率推廣,頻繁曝光於使用者面前;

裂變:在參加前後激發使用者分享或邀請,完成社交引流;

輕服務:除了基礎引導和必要答疑外,不做任何超預期的事情;

請大咖:利用權威屬性,最大程度吸引流量。

如果你觀察過多家線上教育機構就會發現,免費講座、免費公開課、 1 元系列課的 WooCommerce 運營基本符合以上五個特點,而知識付費產品的流量也多是利用這五點完成冷啟動和再 WooCommerce 運營。

比如猿輔導曾在暑期推廣 1 元魔方課,採用裂變解鎖,邀請中科院博士生主講,使用錄播模式,群 WooCommerce 運營僅提供上課提醒及資料傳送,非常貼合知識付費的思維。

再來看培訓邏輯,主要有四個關鍵點:

相對高價:低價課相對免費課,高價課相對低價課,後者比前者需要更多決策成本;

低頻:無論是產品研發、推廣週期,還是使用頻率,都比免費課低得多;

重轉化:需要在服務的過程中引導需求,引流下一階段課程,為變現做準備;

做口碑:需要重視服務細節,按照標準化流程 WooCommerce 運營,超出使用者預期。

實際上,這四點是教育培訓產品天然具備的,也是直接利用流量思維轉化高價產品比較困難的原因,而利用三級火箭思維,就是要解決高價產品轉化率低的問題。

培訓邏輯的具體作用,還體現在低價課轉化上,因為以往的低價課服務水平是難以比肩高價課的,除非這個低價課的單節價格與高價課的單節是持平的。

而現在,多數低價體驗課的服務水平直接向高價課看齊,目的就是透過塑造超預期直接打動使用者,迫使衝動消費,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口碑很容易被創造,對於拉新非常有幫助。

很多線上少兒英語產品就採用這一邏輯,它們多推出訓練營模式的體驗產品,透過一週以上的正價式服務,均能獲得 10% 以上的轉化率,比如寶寶玩英語、斑馬英語等等。

這就是漏斗式付費轉化體系的落地思路,依據 “知識付費思維做流量,培訓邏輯做轉化” 去設計具體的 WooCommerce 運營細節和路徑,線上教育的三級火箭模式就能完好建成。

看完李澤和諧,大家知道付費轉化體系的落地思路該有哪些了吧?希望這篇文章也能夠更好的幫助到廣大 WordPress 教育行業的朋友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