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 APP 商城來說,流量的 WooCommerce 運營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那麼對於 WooCommerce APP 運營來說,該怎麼去打造自己的 WooCommerce 運營流量呢?可以來這裡看一看。

當前網際網路是流量為王的時代,流量是稀缺而寶貴的資源,流量就等同於財富。

網際網路時間,流量為王,流量就是財富。

不論是網際網路還是移動網際網路,所有的平臺都在追求流量。創新、創業和模式都得到一輪又一輪的重新整理。有人靠賣產品賺錢,有人靠賣知識賺錢,有人靠賣短視訊賺錢,有人靠平臺賺錢。

所有這一切,沒有流量或者吸引不來流量,賺錢都是空談。誰搞來流量搞到錢,那才有可能成功。

在網際網路發展初級階段,資訊和內容相對較少,也沒有多少人意識到流量可以轉現,斬獲流量完全是輕而易舉的事。

現在,無論線上平臺、 APP 、自媒體,都是拼命掙扎,沒有創新、稀缺價值或原創乾貨的平臺很能凝集和留住使用者。

我們談流量首先就要區分清楚流量池思維和流量思維。

流量思維:平臺獲取使用者,使用者轉化,對使用者進行變現後使用者就離開了。

流量池思維:平臺獲取使用者,使用者 WooCommerce 運營轉化、留存和裂變以獲取更多的使用者,保持使用者活躍、提高使用者復購率,打造自迴圈體系的自有流量池。

流量池思維更多不是在於前端獲取多少使用者,而是強調如何 WooCommerce 運營使用者進行裂變,利用存量使用者發展更多新的增量使用者。

流量思維結果是購買使用者後,使用者進來一次後就走了。流量池思維在於如何留住使用者、促活使用者和利用使用者進行增長裂變的思維。

任何傳播都需要有效果轉化

對於中小企業在品牌傳播上短時間很難有實際的效果,最好透過品牌資訊改造,突出導流方式,實現 “品效合一”,即打響品牌的同時,重

實現 WooCommerce 營銷效果轉化獲得現金流。

獲取流量,其實核心功夫也是轉化能力,不管是使用者花時間看 WordPress 廣告、下載 APP 、領取補貼、掏錢消費,都是一次轉化,只是藉助了不同的工具或載體,設定符合遊戲規則的機制去獲取流量和轉化流量。

轉化的內功在哪裡?

“落地頁是第一生產力”,如今不管大企業小企業,都繞不開這個話題,特別是投入大量資金做推廣,WordPress 文案轉化差。

在我負責一個金融 WooCommerce APP 運營的時候,曾經策劃過一次地鐵品牌傳播 WordPress 廣告,包了某段時間幾列車廂的 WordPress 廣告,我們在車廂 WordPress 廣告的落地頁上首先體現了品牌,其次是活動資訊,然後是單獨的二維碼,感興趣的乘客掃描二維碼後,會收到單獨的優惠活動。轉化路徑比較短,使用者使用優惠來體驗產品的轉化率比較高。

整個活動最重點的使用者看到的這個落地 WordPress 廣告頁面,這個決定了對使用者的吸引力和最終的使用者轉化率。

一般的落地頁設計,只需要用到其中部分,楊飛總結了實戰比較強的 “落地頁邏輯架構 6 要素”:

1. 梳理出核心賣點和品牌、活動資訊。

落地頁首部一定要能抓住眼球,展現品牌、活動的信心賣點,簡單、直接、快速有效的告知訪問者:我是誰,我能提供什麼,我和其他同類產品有什麼不同。

2. 品牌的整體印象與產品口碑。

對大部分消費者來說,落地頁就是對品牌的第一認知,所以設計和構圖一定要遵循簡單、直白的原則,切忌頁面雜亂、資訊混亂、操作流程冗雜。

3. 消費者益處。

做 WooCommerce 營銷最大的難點就是從消費者的角度想問題,從消費者的角度去展現賣點。消費者考慮的是 “你的產品能給我什麼”,而不是 “你的產品的規格型號是什麼” 。提供額外價值、獨特價值,或給予巨大優惠,都可能促使他們完成衝動型消費。

4. 權威認證。

消費者在看到並不熟悉的產品或品牌時,相關的權威認證會提升信任,降低疑慮以及使用產品的心理成本。畢竟,沒有任何一個消費者希望自己是新產品的 “小白鼠” 。

5. 使用者留資。

使用者留資是落地頁的核心作用,所有的工作目的是希望使用者註冊、購買或留下他們的資料,完成流量到使用者再到銷售的轉化。

6. 索取有效資訊。

不要在落地頁中索取不需要的資訊,首先,額外的資訊對企業來說是無用的; 其次,資訊索取越多,消費者對企業規範產生懷疑、牴觸。所以,索取最關鍵資訊即可,比如加密後的微訊號、手機號碼等。

你需要多個入水口

流量紅利消失的時代,首先你需要打造多個入水口。

成熟、優質、穩定的渠道獲客成本肯定是越來越高,短期內你可能擁有一個或多個便宜的入水口,因為狼多肉少大多數優質渠道很快會變貴、使用者質量變差、轉化率下滑。

自有流量池需要多個入水口,任何品牌、活動推動等都需要所有渠道和模組同時運作、互相配合、共同為活動引流和造勢,這樣才能把效果和轉化最大化。

對於一家創業公司或者中小企業的說,品牌宣傳和推廣的費用十分有限,除了從大的流量平臺買使用者以外,就是透過時下最聚焦流量的社交平臺來獲取流量和傳播。

WooCommerce 運營流量和 WooCommerce 運營一個池塘一樣,原來我們的池塘已經有一些水了,還有一個固定的入口不斷向池子裡放水。獲取使用者是 WooCommerce 運營的第一步,也是目標,一切 WooCommerce 營銷 WooCommerce 運營的目的都是獲客拉新。

入水口不能僅僅靠購買使用者這一種方式,目前階段購買使用者的方式使用者質量不斷的下滑、購買成本逐步上升。

不論註冊還是下載,都會涉及到轉化率。轉化率的最佳化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獲客成本。

不同渠道的展示和成本會有明顯差異,很多渠道看上去下載使用者少,實際情況是某個步驟的流失率過高。這時候 WooCommerce 運營的全盤統計就顯得很重要。

不少產品為了更好的跟蹤,會讓使用者註冊後下載,透過 userId 跟蹤轉化率。這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渠道資料分析,對資料的統計要求較高 (主要是資料匹配和歸類) 。產品和 WooCommerce 運營都應該有統計的習慣。

不要小瞧任何可以最佳化轉化率的細節。這裡有一個經典的 AB 測試案例:註冊落地頁有一個點選註冊的按鈕。我們之前一個活動中試驗了按鈕上哪類 WordPress 文案更能引導使用者註冊。免費註冊,立即註冊,前者的點選率要高於後者 40% 。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流量紅利期的結束,獲取一個新使用者的成本已經大大超出以往,甚至高到一家創業公司無法承受的地步。金融領域的創業公司,為了獲得一位投資使用者,甚至會支出四位數的單個使用者的獲客成本。

游進來的使用者只是 WooCommerce 運營的開始

透過渠道和 WooCommerce 營銷獲取的使用者我們肯定不僅僅滿足於只完成一次購買,我們產品中有個蓄水池,有入口和出口,游進來的使用者我們做精細化 WooCommerce 運營,透過裂變,讓這個使用者不僅僅是消費者,更是我們產品的推廣者。

裂變 WooCommerce 營銷,也就是自傳播,如《道德經》中講到的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是同個道理。

裂變 WooCommerce 營銷,也就是拉新 WooCommerce 運營,最終目的是達到以最低的成本,最大限度的獲客增長。

裂變目前是移動網際網路比較有效的 WooCommerce 營銷手段,主要是借用移動網際網路下的社交關係,朋友圈裂變是最常見的 WooCommerce 運營套路。選擇 APP 、公眾號或群裡的粉絲,設計出裂變誘餌,讓粉絲主動分享。

裂變最主要是透過貼補和福利來刺激和誘導使用者分享,使用者也需要社交、個性、自戀、展示和攀比,目前裂變的玩法大家都屢試不爽。需要我們在設計活動中瞭解使用者並且深刻的把握人性。

當下的裂變主要圍繞 APP 和微信生態,分享基本都是在群和朋友群裡進行。目標也很簡單。『最低的成本和手法,攫取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最後流量紅利。』

比如下面這些產品的裂變:

連咖啡的產品,售價 100 元,參加了邀五人享 30 元活動。使用者 A 看到商品時,有 2 個按鈕:30 元和 100 元,他選擇支付 30 元,24 小時內他需要邀請 4 個好友,且各自都支付 30 元,即成功拼團,否則超過 24 小時,拼團失敗退款 30 元。

蘑菇街透過拼團裂變的方式,輕鬆獲取了 300 萬新使用者,其中有 7 成是透過拼團機制吸引來的。

2018 年裂變中最耀眼的明星則是小藍杯,瑞幸咖啡透過 APP 免費送好友咖啡各自得一杯、買二送一、買五贈五、朋友圈分享免費贈飲等手段,不停的刺激使用者裂變,使使用者數達到幾何式的增長。

小結

打造自有流量池,自有流量池就是要利用各種手段透過各種渠道獲取流量,透過流量的存續 WooCommerce 運營,再獲得更多的流量,如此往復,週而復始。

一方面透過推廣擴大和流入新的流量,另一方面 WooCommerce 運營流量,關鍵是讓自有流量池進行裂變,從而分攤流量成本、提高流量池規模和質量。

增加入水口,WooCommerce 運營流量池,減少出水口流量,才能讓我們的使用者規模持續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