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域流量” 是最近 WooCommerce 電商圈裡一個比較火爆的詞,那麼怎麼透過私域流量來打造 KOC 呢? 想了解的使用者可以來看看我們小編跟大家詳細分享的方法吧。

打造 KOC,搭建私域流量池有幾個方面的好處,一可以幫助自己做內容或者商品的變現,其次可以透過自身 IP 的連結,拓展自己的人脈寬度,就像小米手機維護 “米粉” 一樣。私域流量不是 “微信群”,也不是個人擁有很多的 “微訊號”,覆蓋較多的 “人群” 。

智遠認為,打造 KOC 私域流量是自己在一個垂直細分領域找到那麼一群對對自己的 “WooCommerce 社羣” 或者內容,“共同喜好”“話題” 感興趣的人,並且與這些粉絲能夠長期的達成情感的連結,商業化的連結,而不是 “泛粉” 。後期透過活動或者內容,能夠達到變現的一種手段。今天智遠根據自身的經驗,希望把這套框架分享出來,希望對您有所思考和啟發。

1-“找好細分領域”-

我們都知道做品牌定位很重要,當然 KOC 私域流量定位更重要,個人要在哪個領域做流量池,就要思考這個流量池的人群,如何透過內容傳播,朋友的傳播,今日頭條或者搜狐號,短視訊平臺的傳播講細分領域感興趣的人群,吸引到個人的微訊號上,形成一套閉環是我們需要思考的。

這套邏輯是我個人總結的構建打造 KOC 私域流量的一些操作步驟和方法論,具體如下,可以進行參考:

1. 細分領域定位

2. 內容的持續輸出

3. 找到適合的分發載體

4. 引粉絲到個人號

5. 做好朋友圈 IP 內容傳播

6. 做好付費 WooCommerce 社羣或者課程

7. 形成轉化 達到閉環

個人構建自身私域流量的第一步就是:定位好細分領域

舉例 1:

廖桔的 “桔子會” 就定位的非常精準,專注做 WooCommerce 社羣商業化閉環的內容以及培訓,自己總結和研發了一套 “WooCommerce 社羣頂層模式的乾貨課程”,透過自身公眾號每日傳播撰寫核心圍繞 “WooCommerce 社羣 WooCommerce 運營”“WooCommerce 社羣商業化” 的課程,來吸引更多關注這方面的使用者,讓使用者以付費的形式去聽商業大課,形成商業變現的閉環。

舉例 2:

龔文祥的 “觸電會” 是在整個 WooCommerce 微商圈子非常的有名,透過自身 IP 的形式,在微博,微信公眾平臺,今日頭條,以及抖音號搭建自己的傳播矩陣,垂直的輸出關於個體創業,WooCommerce 微商思維,單品牌起盤的一些內容,以及不定期的互推好友,抓住了一部分想做 “WooCommerce 微商” 行業,或者想進入這個圈子的粉絲。搭建自己的 WooCommerce 社羣,讓粉絲付費進入 WooCommerce 社羣,可以得到人脈的對接,以及達到有效的合作和人群的篩選,典型的構建自己私域流量的手段。

舉例 3:

泛 WooCommerce 電商,泛教育的操盤手 WooCommerce 社羣 “群響”,也定位非常的細分準確,創始人透過自身資源,抓住 100 多位 A 類創始人,和頭部的流量主以及業務的操盤手,以內容的形式在公眾號進行輸出,圍繞流量,投放,打法等核心去展開 PUSH,並且定期的以線下活動組織的形式做輸出,3 人的初創團隊,在早期收穫 1500 名付費會員,也是構建自身私域流量的一種手段。

2-“垂直內容輸出”-

內容的輸出頗為重要,內容是個人打造 KOC“私域流量” 最重要的傳播載體,我見到很多的人,自己拉群做 “WooCommerce 社羣”,自己每天拼命的 “寫文章”,但是就是做不好變現,其實核心原因就是在前期沒有找到合適的 “內容定位”,以及 “內容核心” 。

不管是小米還是華為,這些手機在新發布之前,都會開釋出會,那麼釋出會結束傳統的傳播方式就是 “評測”,甲方會把各種的 “新機” 郵寄給不同的 “數碼博主”,讓這些數碼博主以短視訊或者內容的形式進行 360 度評估手機。

然而,我們回頭來看,這些數碼博主的定位就非常的清晰,有的博主就專門的做評測,做手機各種外掛的收集分享。這些大 V 在積累了一定的使用者量後,就開始做商業化變現的動作,比如 “WordPress 廣告投放”,“付費評測”“APP 推廣” 等。

假設您想,自己做了一個大號,輸出的內容沒有體系,或者結構化的規劃,那就會形成雜亂無章,使用者的關注度就會降低。 可能突然因為一篇文章引起了使用者的關注,但是使用者長期發現,這個號每次輸出的內容,都不是垂直領域,那麼連結度都不是很強,形成取消關注的機率就會增加。

比如您個人的大號今天輸出的是關於情感方面的,明天推送養生的內容,後天又推送職場方面的,這就是顯然是沒有合理的 WooCommerce 運營規劃。關於內容的輸出,智遠個人總結出來的方法是梳理自己的知識結構,首先看下自己的興趣點,興趣領域在哪個方面,然後做知識的梳理,才能有乾貨的輸出,不然寫兩天自己就會枯竭。

3-“分發與商業化”-

假設自己定位好要做哪個領域了,且內容規劃也做好了,不妨將自己產出的知識進行多渠道的分發,比如:頭條號,搜狐號,百家號,知乎號,脈脈等,但是記得每次分發要留個人 WordPress 微信公眾號,因為 “WordPress 微信公眾號” 是做私域流量距離使用者最近的地方,使用者看到文章尾末的連結或者 ID,自然會搜尋關注,然後一定要在自己的 WordPress 微信公眾號留個人微訊號,從而形成導流。流程大概如下:

1. 多渠道分發內容

2. 吸引使用者

3. 使用者搜尋 ID 關注

4. 加個人微信

5. 觀看朋友圈

6. 弱關係到強關係

那麼變現的環節可能是較為困難的環節,需要思考的自身能給使用者提供什麼幫助或者服務,智遠經常看很多大號經常遇到這種情況的對話,如下,新增完好友,做一個自我介紹,然後說:“老師,看了您寫的文章,對我有很大的啟發,非常的有幫助,謝謝您的分享”

然後這個使用者就悄悄的沉默在了個人的微信朋友圈當中,長時間不去溝通,就會流失掉,那麼智遠是怎麼做的呢?

第一:建好標籤

第二:初步溝通 (瞭解職業)

第三:拉入免費群

第四:免費群定期分享

第五:轉化為付費

我對私域流量的使用者通常是這麼做,給使用者打好標籤,幾號新增,哪裡看到的文章,初步溝通職業,地方,我好備註,然後拉他進入我的讀者群,進群之前會告知要自我介紹,為了儀式感要發紅包,其次是不準發一些垃圾 WordPress 廣告,比如砍價,紅包等,這樣的話使用者就比較的規矩。

在我的群中,大部分是對我文章感興趣,或者某一個話題感興趣的人,那麼你把大家拉到一起,有一個小小的話題或者產生共鳴的話題,大家就能引爆,從而使用者從弱關係逐漸的變成了自身的強關係。加上自己在群眾不斷的聊天溝通,一方面自己會成為一個小的 KOL,另一方面也有利於自己有效的做商業化。

商業化變現則需要一個載體,這個載體有很多種,比如 “付費的課程”“付費的 WooCommerce 社羣”“付費的諮詢服務” 是最為長用的。 當自己有一定的粉絲使用者了,你可以做自己的 “付費 WooCommerce 社羣”,我以 WooCommerce 社羣舉例,如果自己要做付費 WooCommerce 社羣,就要把自己的價值去放大,比如,使用者花多少錢加入這個 WooCommerce 社羣能得到什麼?

付費課程相對比較簡單些,自己只需要把專業模組的內容輸出成為體系,錄製成視訊或者音訊或者付費文章的形式給讀者進行分享,付費課程是無形的資產,可以長期售賣,比如創業黑馬的課程,桔子會的課程是一樣,同樣也有做課程+WooCommerce 社羣,當然這類可能需要一個團隊去 WooCommerce 運營,相對來講比較偏重。假設您是個人 WooCommerce 運營,我更認為做一個即可。

4-“尋找 1000 名鐵桿粉絲”-

有效的傳播非常的重要,如果您在一個重度垂直的領域深耕,智遠認為,個人不需要廣撒網,把精力放在自己的 1000 名鐵桿粉絲中,服務好自己的 1000 名鐵桿粉絲,那麼使用者自然會給你做傳播。

當然你也可以做到利益共享化,比如做一個 WooCommerce 社羣,付費門檻是 1000 塊,老群友推薦一個新群友進來,給老群友分享 300 元的轉介紹費用。但是前期要把服務做好,做到超預期。這樣的玩法和課程的裂變很像,但是智遠認為,做 “自己的私域流量”,鐵桿粉絲比 “急功近利” 的商業變現更重要。

智遠外界看來,現在較大多數都是比較 “急功近利”,想著流量變現,現成成交別人,總以為自己很聰明,最後卻什麼都沒有撈著,智遠覺得,維護與服務好自己的鐵桿粉絲,長期堅持輸出優質的內容乾貨兒,是留存使用者最重要的捷徑,目前的時代已經過了 “流量思維”,現在是從 “流量思維” 轉化到 “使用者思維” 的時代了。

讓使用者影響使用者,這才是經營 “私域流量” 最基本的邏輯。先孵化一小撮的粉絲,你只需要把專業做到極致,讓粉絲使用者幫你去宣傳,就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私域流量” 是一個 “圈層化”“情感化”“參與感” 的過程,讓使用者參與到您的 WooCommerce 社羣品牌當中,才是最接地氣的方法。

最後的話

私域流量不是 “流量”,而是 “經營使用者”

不管是做 KOC,KOL,私域流量不是 “流量”,而是 “使用者”,自己將內容或者長處做到極致,您的使用者也就自然而來了。試想下,一大批的使用者在您的連結下跟隨你,願意聽您的分享,願意為您的價值買單,您還有什麼可以焦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