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的 Amazon Go 免排隊商店一經推出便吸引了全球媒體的目光,人們除了驚歎亞馬遜腦洞奇大之外,還想知道這背後到底隱藏了多少黑科技和亞馬遜對未來的的暢想。那麼為了讓這家雜貨店順利運轉,亞馬遜到底藏了什麼小秘密呢?
前天,亞馬遜又邁開了自己線下擴張的腳步,不過它們可不只是簡單的開店,這次的 Amazon Go 可是實打實地用上了高科技。如果在老家西雅圖的試 WooCommerce 運營順利的話,明年這一模式就將開始在全美推廣。
說起 Amazon Go 最大的賣點,恐怕就是不用像傳統超市一樣排隊結賬了。
雖然亞馬遜並未公佈該系統的詳細工作原理,但透過介紹視訊、常見問題解答和相關專利,我們也能看出不少端倪。想讓這一新型雜貨店運轉起來,亞馬遜簡直像要驅動一輛自動駕駛汽車,因為他們要用到計算機視覺、深度學習演演算法、無線射頻識別、影象分析和感測融合等技術。
相機和麥克風的天下
首先,這家雜貨店裡塞滿了各種相機和麥克風,當你掃碼進入雜貨店後,監控系統就會認出你是誰並一路 “跟蹤”,當你站在貨架前準備購物時,貨架上的相機系統便會啟動,它會拍下你拿取了什麼商品和離開貨架時手中有什麼商品。
可別小看了這些相機,它們甚至能識別人類面板的顏色,並透過影象分析精確找到使用者的手。此舉是為了降低相機系統的失誤率,畢竟當購物較多時,兩位顧客很有可能會在一個貨架上拿貨,而透過膚色來識別使用者是最有效的方法。
同時,藉助自己在 Alexa 智慧助手上的經驗,遍佈雜貨店的麥克風也起著重要作用。透過麥克風採集的聲音,系統能獲知使用者所處的方位和他們的大致動作。
同時,透過各個麥克風接收音訊的時間差,系統還能得出使用者在商店中的行動習慣。
未來,亞馬遜可以透過對這些資料的分析得出使用者的偏好並進行相應的貨物位置和庫存調整。
強悍的識別能力
在去年申請的專利中,亞馬遜向我們描述了一個使用無線射頻識別技術的系統,該系統能探測到使用者從貨架上取貨的動作,隨後它便會將相關資料同步到使用者的手持裝置中。
使用者選購完所需商品後,就可大搖大擺的走出雜貨店,在穿過特別設立的 “交易區” 後,該系統會自動識別,然後算出使用者的花銷並從亞馬遜賬戶中扣款。
亞馬遜申請的相關專利
同時,這套系統還能利用使用者的購買記錄判別你從貨架上拿取的商品。舉例來說,如果庫存管理系統無法確定你拿的是番茄醬還是芥末醬,它就會參考你的購買記錄作出判斷。如果你此前一直都只購買番茄醬,那麼系統會自動將現在手上這件商品判定為番茄醬。
感測器的妙用
在亞馬遜常見問題解答中,我們則可發現感測融合技術的身影。透過該技術,亞馬遜可以將不同感測器發來的資料進行融合,從而提高系統的可靠性和準確性。感測融合技術的工作原理如下:在許多場景中,來自其它輸入裝置的資料能協助系統判別貨架特定位置商品的種類。舉例來說,透過壓力感測器和稱重感測器,系統可以判別貨架上的商品是否已經被拿走或還回。
同時,配合影象分析,系統就能及時發現使用者是否在還回商品時放錯了貨架。透過對多種資料的融合,整個系統的可靠性和準確度就能得到大幅提升,雜貨店的管理效率也有了保障。
現在西雅圖的 Amazon Go 雜貨店暫時只對亞馬遜員工開放,想要享受 “說走就走” 的購物體驗,恐怕還要再耐心等待一段時間。
至於這套系統用起來是否比傳統超市更加昂貴,恐怕只有亞馬遜知道。不過,對於財大氣粗的 WooCommerce 電商巨頭來說,為了未來燒錢非常值得。此外,早已在資料的海洋中嚐到甜頭的亞馬遜深知使用者購物習慣資料的重要性,而 Amazon Go 雜貨店就是它們資料採集的新實驗場,這裡蘊含的財富恐怕不是用簡單的數字所能衡量的。
本文來源:AI 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