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中小賣家今年無疑非常的掙扎,由於疫情的原因,很多的中小賣家到現在遲遲也無法復工,在未來的 WooCommerce 跨境電商市場裡也變得撲朔迷離,在今後的路上會變成什麼樣呢? 跟著 Hishang 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你永遠不知道,明天跟意外哪個先來。

疫情肆虐全球之際,美國、義大利、西班牙等國家確診人數不斷攀升,數以億計的人被迫禁足,然而消費需求並未消失,亞馬遜成為人們從外界獲取物資的重要渠道,因此被視為 “黑天鵝” 的最終受益者之一。

事實上,亞馬遜的確迎來了需求井噴,僅在美國就額外招聘 10 萬名全職和兼職員工,以補充倉儲和運送崗位空缺。這也是為何美股近一個月劇烈波動,蘋果、 Facebook 等科技股暴跌,而亞馬遜市值幾乎沒有損失的原因:亞馬遜成為美股避風港。

“我認為亞馬遜的股價可能會達到 3000 美元。” 美國 CNBC 電視名嘴吉姆·克雷默在 2020 年 3 月 25 日 (美國時間) 表示。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與平臺迎來高光時刻不同,亞馬遜上的國內中小賣家卻在風雨中飄零。

銷量暴跌、訂單取消、物流匱乏……一個又一個問題接踵而來,更為糟糕的是,亞馬遜對非必需商品進行了限流,導致亞馬遜賣家的生存越來越難。

2020 年,是亞馬遜中小賣家最煎熬的一年。

趕工趕得要死,貨卻賣不出去

“訂單越來越少,不知道後面怎麼活下去。” 亞馬遜賣家萬鞠對鋅刻度表示,當前銷量冰凍,對未來感到迷茫。

萬鞠在浙江省溫州市永嘉縣創辦了一家玩具廠,亞馬遜上擁有一家玩具店,已經營數年:“亞馬遜差不多佔一半的量,剩下的主要透過廣交會、中國香港玩具展、德國國際玩具展覽會賣出,這部分主要走的是線下。”

萬鞠的玩具工廠展廳

一二月時,美國、歐洲等地病例不多,萬鞠天天關注國內外疫情更新:“那個時候,我還單純的想只要中國渡過這個難關就好了,誰成想海外的抗疫措施這麼不靠譜,確診人數就跟坐上火箭一樣。”

萬鞠的亞馬遜店鋪有兩個銷售節點,一個節點是聖誕節,另外一個節點是六一兒童節,這意味著需要提前三四個月就備貨。

“復工之後,趕工趕得要死,每晚加班,堆了一大堆貨。” 萬鞠愁容滿面,頭髮兩鬢平添些許白絲,“3 月中上旬銷量就腰斬了,如今亞馬遜限流了,更是不好賣了。”

亞馬遜於 2020 年 3 月 17 日宣佈,優先配送嬰兒產品、健康、商品等生活必需品、抗疫物資等,其餘商品的訂單要到 4 月 5 日才會接受。

簡而言之,就是 4 月 5 日之前,非必需品難以入倉,可不入倉又面臨無貨可賣的局面。

彼時萬鞠在朋友圈看到訊息之後,慌忙去後臺申請,想在 “關門” 之前再多建立些貨件,然而大量人湧入導致貨件建立系統暫時崩潰:“要麼進不去、要麼顯示無法建立、要麼建立到一半就卡死。”

線上受阻,線下就更不要指望了,萬鞠坦承銷量暴跌 80% 以上:“線下渠道全部停了,現在就靠中東的一些訂單湊合,但這樣不夠,連工廠工人、 WooCommerce 運營團隊工資都還有一定缺口。”

據 “某企業資訊查詢平臺” 資料統計,中國共有 4941090 家外貿企業,其中中小微企業有 2201365 家,佔比高達 45%,這些企業有或多或少面臨萬鞠這樣的困境。

市場研究機構 Gartner 董事兼分析師奧韋斯·卡齊表示:“(亞馬遜) 大部分第三方賣家往往是規模較小的 WooCommerce 商家,他們目前可能無法經受住非必需品產品需求減少或取消的影響,因為他們的收入幾乎完全依賴亞馬遜。他們中的許多人傾向於擁有單一的產品供應鏈,這更有可能受到影響。”

繃緊的現金流,成為亞馬遜中小賣家頭頂懸著的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

跨界自救,再難也比坐以待斃好

面對生存危機,不想坐以待斃的話,就只能自救。

“中國打贏了上半場戰疫,現在輪到國外打下半場戰疫,而咱們亞馬遜人,必須打滿全場。” 亞馬遜賣家王梓文苦笑著向鋅刻度描述當前的生存環境。

王梓文在亞馬遜上賣的是數碼產品,如今訂單不斷銳減:“每天都在想,怎麼挺過去? 怎麼才能活下去?”

據王梓文觀察,亞馬遜平臺上活得相對較好的中國賣家,要麼是賣食品的,要麼是賣防疫物資的,前者毫無頭緒,王梓文將目光鎖定到口罩上:“不是說西班牙口罩緊缺,民間漲價到 2200 元一個嘛,都還不一定買得到。”

然而跨界看似簡單,實則萬般艱難。

第一個問題是安全可靠的貨源從何而來? 儘管中國口罩每日總產能達 2 億片,但貨源依然不好找:“大工廠保質保量,但大多隻供給醫院、藥店和固定的品牌商,若是聯絡小工廠或代理商,產品的安全、質量又很難得到保障。”

第二個問題是亞馬遜以加強防疫物資的價格管控,近期已經阻止並下架了數萬件違反 “亞馬遜商城公平定價政策” 的選品,更為嚴重的是暫不接受口罩、洗手液、消毒溼巾的新銷售申請。

最終,王梓文選擇放棄。

跨界自救路上,王梓文選擇放棄,而鄭束河選擇另闢蹊徑,作為一家亞馬遜服飾賣家,他也面臨危機銷路不暢的問題:“我堅信辦法總比困難多,不放棄、不畏懼,心若向陽總會找到解決辦法。”

幾經波折,鄭束河終於找到一條出路:一個朋友工廠正好轉型生產醫用護目鏡、防飛沫帽子,不算正經的防疫物資,可以繞過亞馬遜的限制。

“醫用護目鏡進價 14.5 元一個,防飛沫帽子進價 36 元一個。” 朋友在電話那頭興沖沖地告訴鄭束河,“CE(歐盟認證) 跟 ANSI(美國認證) 證書半個月前就申請下來了,隨時可以供貨,4 月 5 日之後你就可以開賣了。”

貨源解決了,物流又成為鄭束河的心病,海運耗時太久來不及,可空運現在主要依賴貨機,已經漲價兩三波了,更為關鍵的運力緊張:“在看中歐班列了,實在不行就先供歐洲地區。”

此外,國外口罩都不願意戴,會有人買護目鏡、防飛沫帽子嗎? 針對鋅刻度的這個疑問,鄭束河直言:“當然賣給華人啦,這兩種產品在國內都火過一陣,說明有市場。”

毋庸置疑的是,跨界自救再難也比坐以待斃好。

出口轉內銷,三大痛點無法迴避

除了跨界,出口轉內銷是另外一種自救方式。

“現在這個情況,家底厚的公司還能慢慢熬,我們這樣的小企業等不起。” 亞馬遜飾品賣家林燕告訴鋅刻度內銷成為當務之急。

然而出口轉內銷,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林燕道出轉型的痛點:“首先,出口商品能享受退稅優惠,商品轉內銷後就不能享受了,這會影響利潤; 其次,之前長期注重亞馬遜,沒有內銷渠道與鋪貨網路; 再次,國內外的消費習慣、環境不一致,缺乏相關的銷售經驗。”

儘管如此,林燕並不想放棄。

“現在已經網店開起來了,就我一個人在打理。” 對林燕而言,出口轉內銷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她已有心理準備。

事實上,不少亞馬遜人選擇迴歸國內 WooCommerce 電商平臺。

譬如,據淘寶 2020 年 2 月 14 日資料,2 月 3 日以來每天新增的淘寶店數量達到 3 萬多家,同比增速為超過 300%,有從線下轉線上的,也有從海外平臺迴歸的。

如何開啟局面,成為擺在林燕面前的一個難題:“都要愁死了,朋友喊我去直播帶貨,可我既不是李佳琦,也不是薇婭,更請不起他們。”

在亞馬遜,直播還是一個新鮮事物,林燕之前從未用過,因此並不深諳此道。

一名 WooCommerce 跨境電商觀察人士告訴鋅刻度:“雖然海外疫情日益嚴重,但疫情總有結束的那一天,那些出口轉內銷、挺下來的亞馬遜中小賣家最終還是會回來的,畢竟那才是他們熟悉的港灣。”

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國內無數亞馬遜中小賣家在困境中不斷掙扎,他們心中就只有一個念頭:活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