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到處都是 “扁平化設計” 了,但是似乎很多人將這個潮流與 “極簡設計” 或是說 “最小化設計” 搞混淆了。其實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根據具體專案不同,它們甚至還會彼此互斥。
“扁平化” 並非 “最小化”
        我們通常所說的 “扁平化設計” 屬於視覺美學方面的概念。您可以將其理解為一種不會對資訊的組織架構產生非必要影響作用的特定的視覺表現形式。您的網站或應用可能非常複雜,到處都是選單、按鈕、 Call to Action,但它在視覺呈現方式上可以是扁平風格的。這種情況下,產品也就是看上去會比傳統的數字化介面更簡潔,更美觀一些。

        而 “最小化設計”,則是一種設計哲學。以最小化方式設計出的網站或應用可以讓多使用者很輕鬆的導航和使用,縱使它可能是由笨重、不優雅的視覺元素所構成。
        對於這兩個概念的區別,我們可以拿食物打個比方。如果說扁平化設計是時尚餐廳中的流行新配料,那麼最小化設計就是資深大廚手中的經典烹飪指南,每當他們有什麼新菜餚想法時,都會拿來參考借鑑。
最小化設計很重要嗎?
        看具體專案了。誠然,這個概念對於設計領域整體來說很重要,但具體到特定的產品專案時,還是需要您去考慮一些東西的。首先,您的網站或應用確實適合最小化設計嗎?沒人會指望亞馬遜或 eBay 去做 “最小化”,其他很多耳熟能詳的大網站也是一樣的道理。

        其次,您要考慮最小化設計是否會破壞網站或應用目標多使用者的體驗。對於多數專案來說,我個人始終是 “少即是多” 的擁護者,但不管您信不信,有種東西叫做 “過小” 。如果設計的最小化程度已經會對產品的可用性造成阻礙,那麼有些設計元素必須被新增回去,以保證最基本的、最有意義的產品體驗。
扁平化設計只是潮流嗎?
        沒人能告訴我們扁平化設計的現象只是一股風潮還是一種力量強大到可以常駐的設計運動。 iPhone 和 iPad 引發了移動裝置領域的革命,這個效應很可能是永遠的,它們的軟硬體設計已經影響到數字產品設計的各個方面。
        某個潮流能否持久,很多時候要看那些響應該潮流的知名設計師是否知道自己在做什麼。舉個例子,如果您是個廚子,您也許會選擇在自己的主打菜當中新增一種異國風味的配料,但同時,您一定不會忽視優秀廚藝當中其他那些最重要的原則和方法。如果一名設計師對設計基礎原理有著較為深刻的理解,那麼無論他們製造出怎樣的流行風格,這些終將成為某種標準,而不只是潮流。
您應該加入扁平化的陣營嗎?
        很多公司都已經跳上扁平化的順風船了,不難想象,很快就會出現一些反衝現象,這主要來自於那些不想讓自己的作品看上去太雷同於他人的設計師。如果有一天您的老闆或客戶突然大聲疾呼想要扁平化的設計方案,而您已經決心使用非扁平風格,那麼狀況會非常鬧心,您必須在堅守自己設計理念與保住飯碗之間進行抉擇。
        就是論事,如果老闆或客戶想要扁平,那麼只基於一個風格提供一版 UI 稿未必是好主意。通常,您會發現自己很難與老闆或客戶溝通清楚,他們雖然明確自己想要乾淨、扁平的介面,但當稿子擺在他們眼前時,他們才知道自己的心仍然堅定的站在擬物化風格上。對於最終方案,建議您要麼保持全部扁平風格,要麼乾脆不要扁平;不倫不類的混搭方案會對品牌識別造成負面影響。

        建議您從多使用者體驗的角度與老闆或客戶就這一點進行溝通,讓他們知道混合風格會帶來不良體驗。當多使用者看到風格怪異、缺乏統一性的介面時,他們對產品的信任感及滿意度會大打折扣。此外,混合風格也容易造成混淆,您很難讓多使用者自主的將兩種視覺風格和同一個品牌進行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