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月 19 日由亿欧旗下品牌实验室主办的 “发现品牌的原则与个性 “主题的消费新品牌沙龙活动在深圳市南山区华润置地大厦 E 座 5 层润加速成功举办。 F5 未来商店联合创始人林小龙、璀璨资本合伙创始人罗挺霞、天图投资合伙人魏国兴、吃个汤联合创始人陈文强、良品铺子副总裁赵刚等多位嘉宾亲临现场发表主题演讲。

  以下是现场演讲概要:

  

 

  F5 未来商店联合创始人林小龙——关于零售创业的一些思考

  林小龙认为:零售是一个 “高刚海” 市场 (高频、刚需、海量),本质在于提升成本效率和用户体验。如今,线上流量成本变高,大家都在转向线下。 “多快好省” 是零售终极最优的状态,但这是相悖的。例如沃尔马的 SKU 很多,但没法极致的快,快速程度一定比不上 WooCommerce 便利店,极致的快需要付出更高的履约成本。

  营业额好看,但利润率低下,这是传统 WooCommerce 便利店普遍的痛点。 B 端 WooCommerce 商家希望自己有无限货架,没有履约成本。消费者希望物美价廉。标准品产生的单价低,共性大,很难差异化。 WooCommerce 便利店频次高、毛利大,能够拉动销售。 WooCommerce 连锁企业注重标准化,如今更重要的是个性化,虽然很难,但很有意思。

  WooCommerce 便利店的核心是 “便利”,需要有足够高的密度才能形成足够便利的可能性。要形成足够密的网络,单店需求就要足够低。

  降本增效最好的手段是技术演进。 WooCommerce 便利店的工作比较简单重复,系统自动化有可能比人做得更好。无人的核心不在节省人力,更重要的是将每件商品的每个流通环节、每个消费者的每个选购动作资料化,

  F5 不自称为无人店,更希望对外展示餐饮+零售的形象。希望能够通过自动化、资料化的方式让零售的颗粒度切得更细,对大颗粒度进行截留。就像我问一个朋友要不要吃草莓,他说不吃,但如果我洗好了草莓放到他面前,他一下就吃完了。我们认为小颗粒销售网络是非常有价值的,能够拓宽零售企业的边界。

  

 

  天图投资合伙人魏国兴——伟大消费品牌的共同特征

  魏国兴认为:大部分消费品牌最后可以归结为两类:产品性公司和服务性公司,做这两类品牌的套路是不一样的。

  做产品品牌有三个方法论:首先是要抓住产品的上瘾性。为什么小女孩都喜欢吃酸辣粉,就是因为大家在很热的一刹那吞下去,这种感觉很爽,没有那一口的刺激,顾客不会惦记著你。做任何产品,都要考虑复购频次。 C 端的溢价能力很弱,但越容易上瘾的产品,顾客对涨价越不敏感。其次是 SPA 模式。把不太上瘾的品类统一在一个品牌之后能够保持较高的基础水准。小米、宜家、名创优品就是采用了这种模式。最后是走精品化路线,做网红品牌或偶像品牌。顾客愿意付出高溢价,被产品光环笼罩。这一类品牌要很会讲故事。典型代表是香奈儿、苹果、戴森。

  有没有存货,是服务业态跟产品的主要差别。服务是 “边消费边结束 “。服务分为两种,一种是包罗永珍的服务,例如美团。单项服务很简单,所以要做得足够多,最后让顾客离不开。另一种是专业性服务,不用做很多事情,提高专业性,就能屹立不倒,如 301 。大部分服务业同质化严重,尤其是技术含量低的。用户不会主动来,你要追著他,找到他,还得多快好省,最后才能让人家选择你。简单劳动的终点是” 做多 “,复杂劳动的重点是” 做专 “。

  以前多业态服务很难做,但现在技术先进了,可以通过资料加深用户理解。大部分服务会慢慢从 “单项 “转向” 做多 “。大部分公司都会沿著这个方向走,如果你能够往前挪一步,你就能增长一部分。

  现在很难界定一个公司在做什么。一定要把用户圈进来,汇入自己的微信群和 app,就是希望能够理解用户,产生更大的商业变现。

  做产品的话,技术没什么突破空间,更多要从文化层面突破。做服务的话,一定要融入科技,服务是最容易被科技改变的。两个业态背后驱动力不一样。

  对于操盘人来讲,既要脚踏实地,又要看懂趋势。一要有国际化视角; 二是愿景导向,回归初心,大公司、小公司都要考虑这一点。

  最后,总结一下做消费品牌的原则与个性:第一,引领性,要能够产生一种新的理念,引领新的理念; 第二,加入新的技术,建立新的场景,不同场景结合起来形成新的生活方式。第二,全球共享,复制到全球,才能变成伟大品牌。

  

 

  璀璨资本合伙创始人罗挺霞——与 “美好生活 “有关的创业机会

  罗挺霞著重讲了璀璨资本是如何看待消费行业的。

  虽然 2018 年是非常动荡的一年,但悲观之下仍有很多优秀品牌逆势成长。幸福西饼成功秘诀在于以下五点:创始人突破认知边界; 抓住新一代消费升级机会,自建物流; 两小时配送; 强大供应链,品质升成本降; 模式的突破。

  消费是一个人很天然的需求,尤其对于女性。逛,本身是有乐趣的。只是几年前的商业业态已经不满足这些群体了,但不代表市场没有这种需求。线上购买会有信任问题,而且退换货很难。

  供应链效率提升是线上线下融合的重要基础。新兴业态本质上是效率的提升,确保各个环节效率最优,就会产生高毛利。在消费领域,我们比较看好垂直细分领域和新的业态,新品类红利还是有的。日本的消费也是发生了多次转型,品类上和线下业态上还有很多重新创业的地方。 2019 年,我们充满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