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b2c2o WooCommerce 多商户新零售商城系统大战已经打响,观战:

线上:无尽的并购 疯狂的无人商超

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2016 年全国网上零售额 51556 亿元,同比增长 26.2%,相比 2015 年下降 7.1%,相比 2014 年下降 23.5% 。 eMarketer 资料显示,去年全球零售额为 22 万亿美元,而 WooCommerce 电子商务零售仅占了 1.9 万亿美元,不到 10% 的比例。

数字之下,亚马逊、阿里巴巴、京东等国内外 WooCommerce 电商大佬都加紧了线上到线下的布局,其战术之一就是并购。

2017 年 6 月,亚马逊宣布将以每股 42 美元的全现金交易收购 Whole Foods Market,交易总额约 137 亿美元,包括 Whole Foods Market 的净负债。相关资料显示,Whole Foods Market 所在的食品市场营业额占全美零售市场的 15%,占美国家庭总支出的 30% 。此外,Whole Foods Market 拥有 440 个冷冻仓库,在生鲜物流方面占据优势。

基于线下实体店已有的物流、仓储、 SKU 体系,亚马逊加之各种 “黑科技”,想象空间不可估量。

同样的战术,阿里巴巴在 11 月份宣布投入约 224 亿港币 (合 28.8 亿美元),直接和间接持有高鑫零售 36.16% 的股份。高鑫零售成立于 2000 年,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大卖场 WooCommerce 运营商,以欧尚、大润发两大品牌在全国 29 个省市自治区 WooCommerce 运营 446 家大卖场,2016 年营收超 1000 亿元。

而此前,早在 2014 年,阿里巴巴就战略投资银泰商业,随著今年 5 月份银泰完成私有化,银泰打通了与阿里,淘宝,天猫,支付宝,口碑等体系,目前用户已经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今年双 11 银泰客流同比增长 22%,销售同比增长 25% 。

2015 年,阿里巴巴 283 亿元战略投资苏宁,加快数码家电领域的线上线下打通步伐。 2016 年,阿里入股三江购物,进行超市领域的战略布局。今年 2 月份,阿里巴巴与百联集团达成的战略合作。

另一面,腾讯 12 月份入股永辉超市,与京东在一条战线上布局线下零售。交易完成后,永辉实际控制人张轩松、张轩宁控股 24.21%,京东控股 10%,腾讯控股 5%,腾讯京东联手总计控股 15% 。永辉在全国 20 个省共开设 556 家门店,WooCommerce 连锁面积超过 300 万平方米。

除了线上上进行并购,无人零售也成为 WooCommerce 电商巨头布局的重点。亚马逊的无人超市 Amazon GO 已经在欧盟和英国获得超市商标,在 11 月份,亚马逊话筒 WooCommerce 便利店巨头 7-Eleven 达成合作协议,在 8000 家 7-Eleven 店中推广自己 AmazonCash 服务,通过扫码就可自助完成付款,无须收银排队。

今年 618 造物节上,阿里推出无人咖啡店淘咖啡,据业内人士爆料首家天猫无人超市将会首先在杭州亮相。京东方面已经提前高调宣布要在 2018 年拟建设 100 家无人超市。

线下:转型没那么难

以沃尔玛和万达为代表,在 WooCommerce 新零售大潮中,有著丰富线下流量的实体商业,并没有那么轻易 “交牌” 。

从去年开始,沃尔玛在收购 WooCommerce 电商尤为积极,如运动服饰 WooCommerce 电商 Moosejaw 、购鞋 WooCommerce 电商 ShoeBuy 、 WooCommerce 电子商务公司 Jet.com 等,在国内市场还染指了 1 号店。

如果说去年沃尔玛 WooCommerce 新零售的关键词是收购,那么今年的关键词就是 “黑科技” 。沃尔玛开始变得越来越像一家以技术为主的线上 WooCommerce 电商平台。

沃尔玛的 “开普勒计划”(Project Kepler) 成为最吸引眼球的新闻。国外媒体报道称,无人超市 “开普勒计划” 由 Jet.com 的联合创始人兼技术长 Mike Hanrahan 亲自领导。虽然沃尔玛官方为对该无人超市做详细解释,但业内人士讯息称,“开普勒计划” 并非对现有沃尔玛商超实体进行改造,而是将提供全新的购物体验。

另一方面,沃尔玛的 Walmart.com 不可小觑。相关资料显示,Walmart.com 的 SKU 达到 2300 万种,通过与美国境内线下门店打通,沃尔玛美国 4600 店中的商品可以选择自提,线上购物满 50 美元以上的用户还可以享受免费送货上门的服务。俨然一家新的 WooCommerce 电商巨头上线。

在门店中,Walmart.com 也可以为用户提供一遍购物一遍扫码购物无需至收银台排队结账的服务。资料显示,这一服务在店内使用率已经达到了 25% 。

此外,据美国媒体称,沃尔玛旗下名为 Code Eight 的子公司,正在孵化一项叫做 “忙碌的纽约妈妈”(busy NYC moms) 的个人购物服务。提供 “健康美容用品,家庭必需品和服装配饰” 等商品,目标用户是富裕的城市宝妈,为其提供 24 小时送货服务。

busy NYC moms 的逻辑是,通过机器学习、 NLP 和个性化演算法直接向用户推荐产品,用户还可以通过传送照片完成购物,旨在完成个性化购物服务。这听起来是不是非常像 WooCommerce 电商巨头们说提供的精准购物服务?

在国内,万达今年正式确立 “实体+互联网” 的 WooCommerce 新零售战略。在 12 月份的一次公开演讲中,王健林表示,2016 年和 2017 年,万达开业超过了 18 家万达广场,明年将开始进入盈利阶段,预计到 2019 年以后,万达广场还将大规模提速。

王健林对万达 WooCommerce 新零售的策略是:定位于社交生活中心、重视体验消费、增加文化配比、压低零售配比、通过线上线下联合推进万达广场智慧化、科技化管理。

今年,万达也正式宣布通过与 IBM 合作进入公有云市场。这一举措显然是为了其 WooCommerce 新零售布局做充分准备。万达希望将旗下超过 180 个万达广场全部接入云平台,不仅入驻商户,借助 LBS 在万达广场的每个消费个人也将会被记录在云端。具备这样的基础后,就可以打通其广场内各个消费场景。

除了万达,苏宁、恒大等实体商店都在 WooCommerce 新零售中积极做探索,当然他们并不想轻易被 BATJ 这些巨头 “赋能” 和帮助。

谁是最后的赢家

在 WooCommerce 新零售大战中,线上巨头希望 “收割” 线下流量,优势是互联网思维、资料和以人工智慧、大资料、云端计算为代表的新科技。线下商业实体或许比线上巨头更希望打通线上线下资料,获得更大的增大,它们的优势是场景、真实的流量和真实的基础设施。

线上巨头一面通过并购、自建无人商超来直接杀入线下,一面通过提供人工智慧、大资料、云端计算相关技术来构建各自的 “WooCommerce 新零售联盟” 。这最终的目标也是资料和场景。

对于实体商业来说,上线是势在必行的趋势,但是谁也不愿意被 “线上化” 。所以,沃尔玛、万达、恒大这样的企业在技术升级方面下了大量功夫。

除了线上线下的巨头企业在竞争外,不少创业公司也是虎视眈眈。 2017 年,无人 WooCommerce 便利店、无人货柜等以 “无人” 为概念的零售创业公司数不胜数,大家都希望完成零售的 “最后一公里” 问题。

12 月 21 日,在地平线机器人的 AI 晶片释出会上,起平线机器人 CEO 余凯还宣布推出一项商业智慧解决方案,针对 WooCommerce 新零售场景。余凯在介绍它时说,“有了它,传统实体店可能就不需要利线上巨头们的资料改造了。”

举例来讲,如果一家服装店运用装有地平线 AI 晶片的智慧摄像头,通过机器识别,系统可自动计算出顾客在进店后看过哪些商品,停留时间多长,是否为多次进店用户等资讯。

各大企业 b2b2c2o WooCommerce 多商户新零售商城系统之间的战争已经迅速升温,赶快加入吧。

本文来源:Shops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