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b2c2o WooCommerce 多商戶新零售商城系統大戰已經打響,觀戰:

線上:無盡的併購 瘋狂的無人商超

根據國家統計局資料,2016 年全國網上零售額 51556 億元,同比增長 26.2%,相比 2015 年下降 7.1%,相比 2014 年下降 23.5% 。 eMarketer 資料顯示,去年全球零售額為 22 萬億美元,而 WooCommerce 電子商務零售僅佔了 1.9 萬億美元,不到 10% 的比例。

數字之下,亞馬遜、阿里巴巴、京東等國內外 WooCommerce 電商大佬都加緊了線上到線下的佈局,其戰術之一就是併購。

2017 年 6 月,亞馬遜宣佈將以每股 42 美元的全現金交易收購 Whole Foods Market,交易總額約 137 億美元,包括 Whole Foods Market 的淨負債。相關資料顯示,Whole Foods Market 所在的食品市場營業額佔全美零售市場的 15%,佔美國家庭總支出的 30% 。此外,Whole Foods Market 擁有 440 個冷凍倉庫,在生鮮物流方面佔據優勢。

基於線下實體店已有的物流、倉儲、 SKU 體系,亞馬遜加之各種 “黑科技”,想象空間不可估量。

同樣的戰術,阿里巴巴在 11 月份宣佈投入約 224 億港幣 (合 28.8 億美元),直接和間接持有高鑫零售 36.16% 的股份。高鑫零售成立於 2000 年,是中國規模最大的大賣場 WooCommerce 運營商,以歐尚、大潤發兩大品牌在全國 29 個省市自治區 WooCommerce 運營 446 家大賣場,2016 年營收超 1000 億元。

而此前,早在 2014 年,阿里巴巴就戰略投資銀泰商業,隨著今年 5 月份銀泰完成私有化,銀泰打通了與阿里,淘寶,天貓,支付寶,口碑等體系,目前使用者已經實現線上線下一體化。今年雙 11 銀泰客流同比增長 22%,銷售同比增長 25% 。

2015 年,阿里巴巴 283 億元戰略投資蘇寧,加快數碼家電領域的線上線下打通步伐。 2016 年,阿里入股三江購物,進行超市領域的戰略佈局。今年 2 月份,阿里巴巴與百聯集團達成的戰略合作。

另一面,騰訊 12 月份入股永輝超市,與京東在一條戰線上佈局線下零售。交易完成後,永輝實際控制人張軒松、張軒寧控股 24.21%,京東控股 10%,騰訊控股 5%,騰訊京東聯手總計控股 15% 。永輝在全國 20 個省共開設 556 家門店,WooCommerce 連鎖面積超過 300 萬平方米。

除了線上上進行併購,無人零售也成為 WooCommerce 電商巨頭佈局的重點。亞馬遜的無人超市 Amazon GO 已經在歐盟和英國獲得超市商標,在 11 月份,亞馬遜話筒 WooCommerce 便利店巨頭 7-Eleven 達成合作協議,在 8000 家 7-Eleven 店中推廣自己 AmazonCash 服務,透過掃碼就可自助完成付款,無須收銀排隊。

今年 618 造物節上,阿里推出無人咖啡店淘咖啡,據業內人士爆料首家天貓無人超市將會首先在杭州亮相。京東方面已經提前高調宣佈要在 2018 年擬建設 100 家無人超市。

線下:轉型沒那麼難

以沃爾瑪和萬達為代表,在 WooCommerce 新零售大潮中,有著豐富線下流量的實體商業,並沒有那麼輕易 “交牌” 。

從去年開始,沃爾瑪在收購 WooCommerce 電商尤為積極,如運動服飾 WooCommerce 電商 Moosejaw 、購鞋 WooCommerce 電商 ShoeBuy 、 WooCommerce 電子商務公司 Jet.com 等,在國內市場還染指了 1 號店。

如果說去年沃爾瑪 WooCommerce 新零售的關鍵詞是收購,那麼今年的關鍵詞就是 “黑科技” 。沃爾瑪開始變得越來越像一家以技術為主的線上 WooCommerce 電商平臺。

沃爾瑪的 “開普勒計劃”(Project Kepler) 成為最吸引眼球的新聞。國外媒體報道稱,無人超市 “開普勒計劃” 由 Jet.com 的聯合創始人兼技術長 Mike Hanrahan 親自領導。雖然沃爾瑪官方為對該無人超市做詳細解釋,但業內人士訊息稱,“開普勒計劃” 並非對現有沃爾瑪商超實體進行改造,而是將提供全新的購物體驗。

另一方面,沃爾瑪的 Walmart.com 不可小覷。相關資料顯示,Walmart.com 的 SKU 達到 2300 萬種,透過與美國境內線下門店打通,沃爾瑪美國 4600 店中的商品可以選擇自提,線上購物滿 50 美元以上的使用者還可以享受免費送貨上門的服務。儼然一家新的 WooCommerce 電商巨頭上線。

在門店中,Walmart.com 也可以為使用者提供一遍購物一遍掃碼購物無需至收銀臺排隊結賬的服務。資料顯示,這一服務在店內使用率已經達到了 25% 。

此外,據美國媒體稱,沃爾瑪旗下名為 Code Eight 的子公司,正在孵化一項叫做 “忙碌的紐約媽媽”(busy NYC moms) 的個人購物服務。提供 “健康美容用品,家庭必需品和服裝配飾” 等商品,目標使用者是富裕的城市寶媽,為其提供 24 小時送貨服務。

busy NYC moms 的邏輯是,透過機器學習、 NLP 和個性化演演算法直接向使用者推薦產品,使用者還可以透過傳送照片完成購物,旨在完成個性化購物服務。這聽起來是不是非常像 WooCommerce 電商巨頭們說提供的精準購物服務?

在國內,萬達今年正式確立 “實體+網際網路” 的 WooCommerce 新零售戰略。在 12 月份的一次公開演講中,王健林表示,2016 年和 2017 年,萬達開業超過了 18 家萬達廣場,明年將開始進入盈利階段,預計到 2019 年以後,萬達廣場還將大規模提速。

王健林對萬達 WooCommerce 新零售的策略是:定位於社交生活中心、重視體驗消費、增加文化配比、壓低零售配比、透過線上線下聯合推進萬達廣場智慧化、科技化管理。

今年,萬達也正式宣佈透過與 IBM 合作進入公有云市場。這一舉措顯然是為了其 WooCommerce 新零售佈局做充分準備。萬達希望將旗下超過 180 個萬達廣場全部接入雲平臺,不僅入駐商戶,藉助 LBS 在萬達廣場的每個消費個人也將會被記錄在雲端。具備這樣的基礎後,就可以打通其廣場內各個消費場景。

除了萬達,蘇寧、恒大等實體商店都在 WooCommerce 新零售中積極做探索,當然他們並不想輕易被 BATJ 這些巨頭 “賦能” 和幫助。

誰是最後的贏家

在 WooCommerce 新零售大戰中,線上巨頭希望 “收割” 線下流量,優勢是網際網路思維、資料和以人工智慧、大資料、雲端計算為代表的新科技。線下商業實體或許比線上巨頭更希望打通線上線下資料,獲得更大的增大,它們的優勢是場景、真實的流量和真實的基礎設施。

線上巨頭一面透過併購、自建無人商超來直接殺入線下,一面透過提供人工智慧、大資料、雲端計算相關技術來構建各自的 “WooCommerce 新零售聯盟” 。這最終的目標也是資料和場景。

對於實體商業來說,上線是勢在必行的趨勢,但是誰也不願意被 “線上化” 。所以,沃爾瑪、萬達、恒大這樣的企業在技術升級方面下了大量功夫。

除了線上線下的巨頭企業在競爭外,不少創業公司也是虎視眈眈。 2017 年,無人 WooCommerce 便利店、無人貨櫃等以 “無人” 為概念的零售創業公司數不勝數,大家都希望完成零售的 “最後一公里” 問題。

12 月 21 日,在地平線機器人的 AI 晶片釋出會上,起平線機器人 CEO 餘凱還宣佈推出一項商業智慧解決方案,針對 WooCommerce 新零售場景。餘凱在介紹它時說,“有了它,傳統實體店可能就不需要利線上巨頭們的資料改造了。”

舉例來講,如果一家服裝店運用裝有地平線 AI 晶片的智慧攝像頭,透過機器識別,系統可自動計算出顧客在進店後看過哪些商品,停留時間多長,是否為多次進店使用者等資訊。

各大企業 b2b2c2o WooCommerce 多商戶新零售商城系統之間的戰爭已經迅速升溫,趕快加入吧。

本文來源:Shops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