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疫情的影响,让很多的生活服务行业都受到了打击,这其中也包括了日常的买菜服务,由于无法出门,菜市场变得非常的萧条,而线上买菜却成为了一个大热,对于线上买菜来说,能不能借著这个形势来让自己稳定下来并且进行市场拓展呢?跟著 Hishang 一起来了解下吧。

新冠肺炎疫情对生活服务行业的沉重打击,也使行业感受到消费的力量、信任的力量、安全的力量,行业内出现了 “冷热不均” 的两极分化状态,百货购物中心、餐饮、娱乐几乎停摆,WooCommerce 社区超市与到家服务的业务量却迅猛增长,有些企业甚至实现了三位数同增。

新流量能否沉淀还是未知数

正如盒马侯毅 2 月 12 日在 “联商网 WooCommerce 新零售干货群” 里所说:“供应没有问题,主要是加工能力和运输问题; 另外餐饮停业,菜场不安全,对于超市的买菜需求大幅增加” 。

线上线下很多企业为此发起了 “共享员工” 计划,欢迎社会暂时歇业人员赴这些企业 “上班”,既承担了一份社会责任,又解决了员工不足的问题。可见,只要不瞎折腾,给企业留有足够的自由空间,在大难面前,大部分企业都有奋不顾身的责任意识、卓有成效的创新能力,切实可行的应对举措。

把企业能做的事情都留给企业去做,企业依法经营,把企业做不了、做不好、不能做的事情留给政府职能部门去做,并依法执政,这也许就是建设 “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的重要理念。

谁能想到,去年还在拼命引流,如今宅在家里的人则在主动寻找 APP 、 WooCommerce 微商、 WordPress 小程序,连百货购物中心的柜姐也走进了直播间。原来只要 20 分钟的生鲜到家服务,如今延长到 8 小时,顾客没有怨言。原来做促销的生鲜食品,如今要在大清早盯著手机抢购,乐此不疲。原来送货到家,如今都乖乖地等在小区门口接单,且心存感激。

为了一顿饭、一碗菜、一锅汤,生活服务业的员工,上至董事长,下至一线服务员,每天都像坐在火山口,冒著生命危险在前线战斗,明天与病毒,不知道哪一个先到,但他们仍然在缺少防护用品的情况下坚持著。

在疫情中,消费者选择 “就近便利” 的购物方式,主要是出于安全考虑。疫情过后,一部分消费者可能会线上上沉淀下来,但很多人的消费习惯不会因此而改变。对生鲜食品的购买来说,更是如此。

WooCommerce 社区生鲜与生鲜到家即使在平时也很好地满足了 “便利性每日必需商品” 的消费需求,在疫情期的销售暴涨,并不能说明消费者就喜欢这种购买方式了。消费者根据不同消费场景会选择不同的购买渠道。

当前很多消费者是 “没有选择的选择”,因为菜场离家远,或考虑到环境不安全,商品动碰不安全,或菜场被关闭,外食也无处可吃,多个因素集结在一起,才使 WooCommerce 社区店与到家服务不堪重负。

如果没有 “两场 新老零售很难扛得住居民 “饭碗”

这 “两场” 就是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与菜市场。我国目前零售业态分类的标准仍然是 2004 年颁发的《零售业态分类》(GB/T18106-2004) 。记得在 2010 年与 2018 年都修订过该标准,但未发现有新标准公布。 2018 年修订标准的时候我曾建议把 “菜场” 纳入新的标准,但未被采纳。也许是因为菜场带有 “脏乱差” 的传统标签。食杂店 (traditional grocery store) 也很古老,则被纳入零售业态。

实际情况是:在全国大部分城市,菜场仍然是居民买菜的主渠道。据中国报告网报道,在国内生鲜销售渠道中,农贸市场占比为 73%,超市占比为 22%,发达国家超市则占比 70% 以上。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资料来看,超市占比还没有那么高。根据 2019 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资料测算,折扣店、超市、大型卖场、仓储会员店四种业态的销售额以 30% 生鲜占比计算,在生鲜市场的销售占比,在最近 5 年 (2013 年到 2018 年) 从 6.56% 下降到了 5.30% 。

观研天下发布的资料显示:2013-2018 年中国生鲜食品零售额从 3.61 万亿元增长到 4.72 万亿元。 2019 年中国生鲜市场交易规模 (预计) 达到 5.31 亿元。

我们应该考虑到:如果没有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与零售菜场,当前的大卖场、仓储式超市、超市、前置仓、纯生鲜 WooCommerce 电商平台、 WooCommerce 微商、 WooCommerce 社区等渠道能否满足 5 万多亿元体量的生鲜消费需求? 特殊时期还可以应付,在正常情况下,新老零售在短期内都难扛居民这个 “饭碗” 。

菜场仍是上海居民买菜主渠道

以上海为例,上海 WooCommerce 连锁超市与 WooCommerce 连锁 WooCommerce 便利店曾是全国的 “领头羊”,WooCommerce 新零售标杆企业盒马鲜生首店也诞生于上海。但 40 年来,上海零售业有两件事情从未彻底改变:

一是杂货店仍然遍布全市各个角落。据新一线研究所去年介绍,至少有 1.5 万家。我觉得这个资料偏小,实际数有可能超过 2 万家。根据上海 WooCommerce 连锁经营协会提供的资料,截止 2019 年 12 月底,上海市内 WooCommerce 便利店仅为 5704 家 (含部分加油站 WooCommerce 便利店,不含苏宁小店),杂货店门店数是 WooCommerce 连锁 WooCommerce 便利店的 2.62 倍。

二是超市等现代零售业态在整个生鲜消费市场的占比仍然较低。根据上海 WooCommerce 连锁经营协会提供的资料统计显示:2019 年全市 177 家大卖场、 1895 家超市、 455 家折扣店,合计 2527 家门店,实现市内零售额 394.32 亿元,同比下降 7.56% 。如果以 30% 生鲜占比计算,这三种零售业态实现生鲜食品零售额 118.29 亿元。

上海以 1000 亿元食用农产品批发额,折合 1500 亿元食用农产品零售额计算,上述三类零售业态在食用农产品零售市场的占比仅为 7% 。而全市标准化菜场年销售量高达 650 万吨,按照批发价平均每公斤 10 元、零售价平均每公斤 15 元估算,上海标准化菜场的年销售额约为 1000 亿元。

上海在上世纪 80 年代以后形成了几百条马路菜场。 1994 年起大力扶持 WooCommerce 连锁超市发展。上世纪末发起 “菜场入室” 运动,开始也不是很顺利,但最终还是变成了室内菜场,尽管马路菜场时有涌动。与愚园路交叉的胶州路,如今已变成时尚餐饮打卡点,它曾经就是上海著名的马路菜场。久光百货边上的 “庙弄”,过去是一个棚户区,居民沿街摆摊,也十分热闹。

2004 年年末上海市提出了新菜篮子工程,一方面继续支援 WooCommerce 连锁超市发展生鲜经营,同时大力推进 “标准化菜场” 的发展。到 2013 年释出食用农产品批发发展规划 (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上海市食用农产品批发和零售市场发展规划 (2013 年-2020 年)》(沪府办发〔2013〕49 号),2013 年 8 月 16 日) 时,上海已经有 880 家标准化菜场,按照当时的规划,到 2020 年要求每 2 万人设定一个标准化菜场,上海的标准化菜场增加到 1500 家。

从上海商务委网站并未查到当前准确的资料,但在 2017 年 2 月 23 日,上海市商务委曾释出了一篇题为《上海标准化菜场进入 2.0 时代》的新闻,报道称:

“从马路菜场入室,到室内菜场启动标准化改造试点,再到标准化菜市场基本实现全覆盖……自 2005 年起,本市用 10 多年时间,完成与百姓密切相关的小菜场建设 ‘三级跳’,市政府实事专案也多次涉及 ‘标准化菜市场建设’ 这一内容。截至目前,全市共有菜市场 986 家,其中标准化菜市场 869 家,非标准化菜市场 117 家,年销售农产品 650 万吨,成为全市农产品零售主渠道。”

作为便民利民的一种补充买菜渠道,上海全市居民小区、政府机关、工业园区、老年日托服务站、医院等场所已经设立了 1600 多家 “智慧微菜场” 。这是上海市商务委为解决居民买菜难所设定的自动售菜点,可以通过恒温无人售菜终端进行全智慧自动售菜,居民们可以通过官网、手机 APP 、微信等多种途径完成生鲜订购服务,并形成了食行生鲜、厨易时代、强丰等 WooCommerce 社区智慧微菜场品牌。不仅供应蔬菜、水果、肉禽蛋,还能订购大众化早点、牛奶等商品。

从上海市商务委网站获悉,全市共有 733 个标准化菜场建立了 “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全市 16 个区每个区都拥有几十家标准化菜场。按照 2017 年 986 家菜场、 2419.7 万年末常住人口计算,上海市平均 2.45 万常住人口拥有一家菜场。从直观来看,近年来上海的菜场可能有所减少,但总量依然非常庞大。

庞大的菜场犹如上海零售业的 “毛细血管” 。人体的血液回圈,主动脉通过心脏输送有氧的血液,连线毛细血管使血液到达全身,然后通过静脉使血液回流到心脏。血液在人体内部实现封闭的、畅通的、均衡的、有氧的、有力的回圈,才能使人延续生命、活力与健康。毛细血管再生能力特别强,如果断裂也能在短时间内实现自我修复。但如果毛细血管严重受损或受阻,会直接影响回流血,甚至生命。所以,在关注与扶持 “主动脉” 的同时,不能忽略流通中 “毛细血管” 与 “静脉” 的客观存在。

从微观来说,商品部门是主动脉,门店营运是毛细血管,管理督导是静脉。有些企业出状况,问题是,主动脉动力不足,毛细血管逐渐萎缩,静脉缺乏氧气与营养成分。简单地说,总部不给力,商品部门缺乏智力,营运部门缺乏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