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WooCommerce 电商正规军是不屑与 WooCommerce 微商为伍的。
彼时,WooCommerce 微商以一种矛盾的姿态出现在人们面前。一方面诸如俏十岁凭借 WooCommerce 微商异军突起,一年卖出了超过 4 亿元的面膜,并冠名央视、湖南台等多个综艺节目; 另一方面,假货、层层代理、吹嘘洗脑、付钱后不发货直接跑路等乱象屡屡发生。这使得 WooCommerce 微商逐渐与传销、骗子划了等号。
妖风之下,大胆者如韩束在 2014 年 9 月进军 WooCommerce 微商渠道,成为首支 WooCommerce 微商正规军。韩束之后,号称数量 2000 万的 WooCommerce 微商们,越来越渴望登堂入室。但转年,央视给泼了一桶冷水。
2015 年 4 月,央视新闻曝光 WooCommerce 微商面膜天价荧光剂和激素,有的超标 6000 倍成为毒面膜。此事令 “WooCommerce 微商” 形象彻底黑化,整个行业面临灭顶之灾——以 WooCommerce 微商起家的俏十岁面膜,几乎一夜之间痛失 80% 的销量,后退出 WooCommerce 微商,转型实体店,其他品牌更是对 “WooCommerce 微商” 的帽子避之唯恐不及。
然而,几年过去,画风再度突变。
所有平台都在做 WooCommerce 微商
这个月刚过半,两家在微信上做服装库存分销的公司接连宣布融资。
7 月 2 日,爱库存完成 5.8 亿人民币 B 轮融资,由君联资本领投,钟鼎创投及建发集团跟投。
7 月 17 日,好衣库完成数亿人民币 B 轮融资,腾讯领投,IDG 、险峰长青、元璟等机构跟投。就在 6 月,好衣库刚刚宣布由 IDG 资本领投的 1 亿人民币 A 轮融资。
两家公司区别不大,本质上都是借助微信进行分销。平台与品牌方谈合作,分销给 WooCommerce 微商,WooCommerce 微商在朋友圈里卖货。
当 WooCommerce 微商一词蒙上贬义色彩后,媒体们爱用 “社交 WooCommerce 电商” 来形容这一类 WooCommerce 电商,但随著 WooCommerce 营销术语的升级,现在出了个更加专业的名词——S2b2C,上游对接品牌方库存,下游为职业 WooCommerce 微商代购提供正品低价库存,再由 WooCommerce 微商将商品分销,形成品牌方——平台——小 b(微信代购)——消费者的交易体系。
在爱库存、好衣库之外,运用这一模式更被人所知的是云集。
2015 年 5 月,做淘品牌起家的安徽人肖尚略转型做综合 WooCommerce 电商,上线云集微店 App 。 2018 年 4 月,云集宣布完成 1.2 亿美金 B 轮融资。肖尚略向媒体表示,云集日销售额最高超过 2.78 亿元,2017 年全年交易额突破 100 亿元。这家成立三年的创业公司已经长成微信生态中估值第二高的 WooCommerce 电商公司,仅次于接连拿到腾讯投资的拼多多。
这套模式打破传统 WooCommerce 电商中的天价流量困境,通过微信群、朋友圈的传播低成本获客,并且有裂变效应,使得平台体量飙升。于是苦于流量压力的中小型平台纷纷转型。
去年 7 月,母婴 WooCommerce 电商贝贝网推出 “贝店”,当时贝店负责人如此描述这一业务:
“第一个关键词是共享,即将贝贝的供应链体系开放给用户,让他们在自己的 WooCommerce 社区当中做分享和分销,从中产生效益。第二个关键词就是分享,很多家庭都会在妈妈群里面,妈妈群一定会有少数的两到三个核心人士,她能够影响到 WooCommerce 社区的价值和定位,我们希望赋能到对应的人,让她们为妈妈群体服务。”
几乎在同一时间,做海淘的达令宣布品牌升级为 “达令家” 招募会员,成为会员后可以销售达令家提供的产品。此后,诸如楚楚街上线楚楚推,以及洋葱海外仓、好物满仓、有好东西等创业专案跑步入场。
WooCommerce 电商巨头如阿里、京东等对 WooCommerce 微商分销也有所涉及。
去年一段时间支付宝主页上曾出现 “WooCommerce 微商进货” 标签,给其 WooCommerce 微商业务引流。阿里的 WooCommerce 微商属于一级分销模式,用户使用阿里巴巴一款 “微供” 系统筛选商品、供销商,再使用 App“采源宝” 一键铺货到微信、朋友圈。
今年 1 月份,京东和美丽联合集团成立合资公司,推出 “微选”,入口在微信—发现—购物中。微选初始形态有些像淘宝头条,经过几次产品更新,现在来看像是 WooCommerce 微商分销平台。在首页,所有产品都注明返佣金的字眼,点选进入具体店铺,均在显眼位置挂有 “合伙人招募” 的 WordPress 广告,申请成为合伙人后同样可以一键转载铺货。
网易在去年 6 月推出网易推手,网易旗下拿来分佣的产品将全部来自网易直营商品——网易严选、网易考拉。唯品会则在近期上线类似的产品云品仓。
与创业企业不同,WooCommerce 电商巨头们大都严守 “一级分销” 模式,避免政策风险。
于是到最后,无论是做平台的还是做自营的,最后都成了做 WooCommerce 微商的。
为什么 WooCommerce 微信分销遭追捧
WooCommerce 微商分销模式神不知鬼不觉地遍地开花。参与其中的既有 WooCommerce 电商巨头也有成立四五年模式已经成熟的第二梯队玩家,更有不计其数叫都叫不上名字的创业公司。
为什么这一模式受到追捧?
首先,流量成本高企依然是 WooCommerce 电商不能承受之痛。
新产品获客要投 WordPress 广告,无论是低价补贴,还是百度关键词竞价,抑或做应用商店推广亦、找明星代言,说到底都是花钱买流量的模式。
在创业热潮最火爆的 2015 年,做奢侈品二手生意的 “胖虎”,把线下门店砍掉开始做线上交易平台。创始人马成曾透露,由于二手奢侈品单价高,当时获得一个下单用户的成本是 1500 元到 2000 元,主要渠道是百度关键字竞价和应用商店优化。
“用户的忠诚度很低,哪边便宜就去哪边,而且获客成本这么高,就算他来你的平台下单,获客成本也赚不回来。” 用户在胖虎平台上达成交易,它收取 2% 的佣金,而平均 6000 元的客单价,远不够支付流量成本,线上上尝试了两个月就停止购买流量。
2016 年后,流量价格对创业者来说已经贵到难以承受。
有创业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购买流量,最多时一个月要花掉五六百万元人民币。 “如果一家公司只拿到了几百万的天使轮,那他们融的钱还不够投 WordPress 广告” 。
2016 年,海淘 WooCommerce 电商蜜淘倒闭。它在 2014 年获得 B 轮融资后,用补贴打价格战,耗费千万元买 WordPress 广告,以获取流量以及用户。但当更强的对手入场,同时遭遇互联网寒潮,最终兵败如山倒。
相比较之下,通过微信群裂变、朋友圈传播而产生的社交流量,处于价格洼地。做跨境食品 WooCommerce 电商的格格家,在 2017 年同时做 WooCommerce 微信分销。创始人李潇另设团队上线一款新 App,环球捕手。据一位接近李潇的人士透露,两者 WooCommerce 运营成本相同的情况下,环球捕手完成的订单数几乎是格格家的 10 倍。
其二,WooCommerce 电商增长放缓的大背景,要求玩家找新出路。
从唯品会发布的 2018 年 Q1 财报来看,该公司总净营收为人民币 199 亿元 (约合 32 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人民币 160 亿元增长 24.6%; 净利润为人民币 5.297 亿元 (约合 8450 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 5.519 亿元下降 4% 。
无独有偶,京东的第一季度财报,也呈现出了疲软的态势。财报资料显示,京东在第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 33.1%,而 2017 财年 Q2 、 Q3 、 Q4 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 43.6% 、 39.2% 、 38.7% 。
增速放缓,既有季节因素,也有行业竞争变得更加激烈的原因。唯品会 CEO 沈亚在分析师会议上说:“我们正积极推进如何从货架 WooCommerce 电商转型到社交 WooCommerce 电商,从提高转化率转变为提高裂变率,从引流思维转变为裂变思维。”
其三,微信天然适合做分销。
“42 章经” 的曲凯曾经问过白鸦对社交 WooCommerce 电商的看法,当时白鸦说如果五年以后人们覆盘近几年的互联网,有两件大事是一定要提的:第一个是 vivo 和 OPPO 的销量超过了小米; 第二个是微信红包,让拿到 vivo 和 OPPO 的人手机里都有钱了。
这两点,其实打通了四五六线城镇青年及中老年人群的资讯流和资金流。
此外,微信扩大了交往范围,从之前手机通讯录中数十个熟人关系扩充套件到几千个半数人关系,并且从之前的点对点通讯,扩充套件到可以通过群和朋友圈点对面通讯。
机遇与风险
在搜索引擎中,无论以 “云集” 、 “环球捕手” 、 “贝店” 还是 “达令家” 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最下方的相关搜索中都会出现一条联想词条 “XX 到底是不是传销” 。
官方对于传销组织的认定,通常有几个判断标准:“人员在 30 人以上,且层级在三级以上”,以及 “直接或者间接以发展人员的数量作为计酬或者返利依据” 。
诸如阿里的微供、京东的微选、网易推手等大平台都是以一级分销来规避风险,即直接从平台分销出售给 C 端用户,不能再发展下线。
而云集、环球捕手等平台则因分销层级不清陷入争议。 2017 年 7 月,云集微店接到一张 958 万的 “迟到” 的罚单。 CEO 肖尚略在公开信中承认 “2015 年下半年,云集微店采用的地推模式引起了一些外界争议,监管部门认为部分推广形式与《禁止传销条例》冲突”,但他强调,早在 2016 年 2 月,“在有关部门和法学人士的帮助下,云集就对地推中有争议的部分进行了整改” 。
公开资讯显示,起初云集的店主分为三个不同的层级,缴纳 398 元平台服务费后,就能一键成为普通云集店主,通过自购优惠、用户 CPS 和邀请新店主得到报酬。
在店主通过直接邀请和间接发展 100 名新店主以后,就成为云集主管,之后邀请的每一位新店主,他都能得到 150 元/位的培训费和 15% 的销售佣金; 团队人数达到 1000 人后,主管就可竞聘服务商 (经理) 。
整改之后,用户花 398 元购买一套自营化妆品后赠送店主资格,邀请新人购买化妆品后会获得商城代金币。主管和经理仍能获取培训费和销售佣金,但会与云集签订兼职劳动合同,从而规避风险。
云集 CEO 肖尚略反对把云集比做 WooCommerce 微商的说法。 “WooCommerce 微商——微小的商业,这一概念非常值得推广,可是 WooCommerce 微商的层层代理、层层抽成,把原本 100 元的商品卖到了 1000 元,客户和底层 WooCommerce 微商的商业价值都没有得到尊重,是不健康的商业模式。”
他认为云集与 WooCommerce 微商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一级分销的结算模式。 “云集的财务收支都由总部统一结算,每一件商品的收入汇总至云集后,分别向供应商、品牌商支付商品成本,向物流商提供物流、仓储成本,向每一位店主、经理、主管分配利益,我们店主的利益由上往下划分,而非由下往上。”
环球捕手等平台也采用了类似的做法。
今年 6 月份《新京报》的一篇报道直指环球捕手疑似传销,其中提到,环球捕手会员用户分店主、服务商、优秀服务商三个等级。新用户在平台上购 买 399 元的指定产品,即可开通 “捕手会员”,同时成为 “环球捕手店主”,可以分享销售商品获取佣金; 获直属下级会员省钱额度和销售佣金收益的 25%; 每邀请一位下级会员可收益 100 元。
CEO 李潇回应《新京报》称,目前外面流传的一些规则并非环球捕手官方制定的,而是 一些服务商曲解了规则。 “环球捕手的 WooCommerce 会员体系中确实存在店主、服务商、优秀服务商三种概念, 但并非所谓的 ‘上下线’ 关系,分销体系也并非多级。会员邀请一名新会员时会获得奖励以及新 会员消费的佣金,是仅有的一级。”
他进一步解释,当会员邀请人数达到一定数量或新会员消费总额超过一定额度时,平台会从中选择一些优秀的会员,邀请其成为服务商; 优秀服务商更是服务商中的佼佼者。服务商和优秀服务商将承担管理统筹和服务会员的职责,基于其团队人数和销售额会获得相应奖励。
对于创业者来说,WooCommerce 微信分销模式的风险在于,如果做多层分销,虽然能带来爆发式增长,但处于监管的灰色地带; 如果只有一级分销,又要以牺牲增长速度为代价。
为了避开 WooCommerce 微商所留下的骗子等固有印象,他们又以社交/WooCommerce 社区电商等概念对这一模式进行包装。
2006 年,在经历了与监管层的漫长博弈和转型后,安利终于获得象征合法身份的直销牌照。十年后,这些在社交 WooCommerce 电商中掘金的创业者们,在对产品进行不断的升级变更后,不知道是否能迎来同样的好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