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多用户体验设计师应该具有出众的同理心,也就是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待和理解事物的能力。同理心与同情心是两码事,您不必真心同意或接受他人的观点,但必须对他们的状态感同身受,从主观上理解他们看待事物的角度。
        出于以下这些原因,我 (英文原文作者) 相信同理心可以使我们成为更好的设计师:
        ●  同理心可以让我们更自然更真诚的去思考怎样帮助多用户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使我们的设计决策能更好的聚焦于多用户目标。
        ●  同理心可以帮助我们与多用户、团队成员及利益相关者构建更好的人际关系,为人与人的交流提供开放、互信、更具建设性的基础。
        ●  同理心有助于个人整体的塑造。这不仅仅是一项职业技能,在工作中逐渐培养和挖掘出来的同理心同样可以运用到生活的其他方面。
        接下来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能够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帮助我们提升同理心的小方法。

1. 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痛
        有意识的关注周围的人们,包括您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经历到的各种不便,甚至是痛苦,例如开会时有些同事费了半天劲也没法把转椅的高度降低,或是情侣在机场挥泪告别时的情景等等。关注物件甚至可以突破真实的社会环境,您完全可以试著对电视剧或书籍当中的角色进行理解与体验。
        关注这些情境,努力体会这些人当时的感受,想象他们原本的期望以及遇到问题后希望得到怎样的帮助。当这种有意识的关注逐渐转变为一种潜意识中的思维习惯,您会发现自己在实际的产品专案中也能够更加自然的去站在多用户的角度思考他们的目标及可能面对的问题。
2. 人在心在
        与他人谈话的时候,努力将您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交流过程当中;这一点对于多用户访谈这类工作来说尤为重要。当您将身心都投入到对话交流当中时,对方是可以感受到您的重视的,作为对您的回馈,他们很可能提供更多更真诚有价值的谈话内容。
3. 尾随观察
        这种方式是否合适也要看具体的产品类型,如果可能的话,我建议您 “尾随” 目标多用户,观察他们在实际生活中是怎样使用您们的产品 (或是同类竞品) 的。您可以从身边的人入手,观察朋友或家人是在怎样的情境下如何使用相关产品的。如果对方可以接受,试著借鉴我们在可用性测试当中的一些做法,例如提出一些简单的任务让他们完成,观察他们在使用过程中的操作表现;不妨将这种方式想象成非正式的实境调研或可用性测试。
4. 实际体验
        在产品设计初期,如果您希望更多的了解多用户在现有条件下是怎样完成目标和解决问题的,那么不妨将自己放到实际的环境和需求情境下亲自尝试,体会多用户的期望,感受整个过程中面对的各种问题。这种做法的成本通常很低廉,而且如果足够用心的话,您可以更深入更直接的发现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包括产品在实际情境中将会面临的各种挑战等等。
5. 寻找共同点
        关于 “培养孩子的同理心” 的研究揭示出,共同的兴趣和经历有利于帮助孩子更好的理解彼此:
        实验表明,孩子们更容易对那些和他们有共同点的人产生同理心。另外,他们也更容易理解那些有著和自己同样不悦经历的人。
        当然,我们未必要去体验多用户生活中的各种负面的经历,不过在多用户访谈或可用性测试等过程中,可以试著主动寻求并表达出自己与多用户之间的共同点,例如兴趣爱好、喜欢的球队、电视剧等等,拉近双方的距离,使交流更顺畅,彼此更容易互相理解。
6. 模仿表情
        有相关研究表明,模仿他人的面部表情可以让您体会到被模仿者的相关情绪。这是个挺有意思的小技巧,如果您想真切的体验和理解对方在某些特定情况下的感受,可以试著模仿您所能观察到的对方表情,体会您在模仿过程当中产生的那些情绪。
7. 组内评审研究
        在《决断 2 秒间》一书中,Malcolm Gladwell 探讨了医患沟通方面的话题,论证了决定医生是否会因为治疗不当而被起诉的重要因素,即临床态度。
        在医患关系当中,同理心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那些参加了巴林特小组 (通过精神分析的方法剖析医患关系的讨论组) 的全科医生对于同理心的理解更加深刻。他们会聚焦于理解病人的感受,并以小组碰头讨论的方式培养组内成员的共同经验;这些共同经验可以产生一种状态,让这些医生对于病人产生新的认知及行动决策。
        类似的,多用户研究也是一项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进行探索的工作。团队内部的评审研究工作不仅可以产生很多在个人独立工作状态下难以发现的经验心得,而且可以使这些认知在小组内形成共同意识,让小组成员更全面的理解多用户。
8. 寻找导师
        具有高度同理心的人可以激发您努力成为同样的人,这个 “导师” 可以是其他设计师或用研工作者,只要他们是您所尊敬的、乐于花时间一起讨论专案和设计问题的人。哪怕只是一起吃吃饭或喝喝咖啡,只要大家可以聊聊彼此对于多用户的理解角度,互通有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