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網友都喜歡海淘,今天文派就要來説説,WooCommerce 跨境電商模式都有哪些?方向錯了,努力也百搭,什麼是最好的模式,選擇適合您現有資源的模式就是最好的模式。

常見的 WooCommerce 跨境電商模式有以下幾種,平台招商的 M2C 模式、保税自營+直採的 B2C 模式、海外買手製的 C2C 模式、 BBC 保税區模式以及海外 WooCommerce 跨境電商直郵模式。

簡單歸納,進口跨境零售類 WooCommerce 跨境電商有幾大模式:1 、 M2C 模式:平台招商這一類的典型玩家如天貓國際,開放平台入駐國際品牌。

下面簡單分析各類跨境進口 WooCommerce 跨境電商模式的優劣:優勢是使用者信任度高,woocommerce 商家需有海外零售資質和授權,商品海外直郵,並且提供本地退換貨服務;痛點在於大多為 TP 代運營,價位高,品牌端管控力弱,正在不斷改進完善模式中。

難以規避手續造假的 “假洋品牌” 入駐。

2 、 B2C 模式:保税自營+直採這一類的典型玩家如京東,聚美,蜜芽。

優勢在於平台直接參與貨源組織、物流倉儲買賣流程,銷售流轉高,時效性好。

通常 B2C 玩家還會附以「直郵+閃購特賣」等模式補充 SKU 豐富度和緩解供應鏈壓力。

痛點在於品類受限,目前此模式還是以爆品標品為主。

有些地區商檢海關是獨立的,能進入的商品根據各地政策不同都有限制(比如廣州不能走保健品和化妝品);同時還有資金壓力:不論是搞定上游供應鏈,還是要提高物流清關時效,在保税區自建倉儲,又或者做 WooCommerce 營銷打價格戰補貼使用者提高轉化復購,都需要錢;爆品標品毛利空間現狀極低,卻仍要保持穩健發展,資本注入此刻尤為意義重大。

在現階段,有錢有流量有資源談判能力的大佬們紛紛介入,此模式基本已經構建了門檻,不適合創業企業輕易入場了。

3 、 C2C 模式:海外買手製典型玩家如淘寶全球購,淘世界,洋碼頭掃貨神器,海蜜,街蜜,海外買手(個人代購)入駐平台開店,從品類來講以長尾非標品為主。

全球購目前已經和一淘合併,雖然看來是跨境進口 C2C 中最大的一家,但全球購也有很多固有問題,比如商品真假難辨,區分原有 woocommerce 商家和海外買手會造成很多矛盾等等,在獲取消費者信任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優勢:C2C 形態是目前筆者比較喜歡和看好的模式,構建的是供應鏈和選品的寬度,WooCommerce 跨境電商發展至今,不論進口出口線上線下,其本質還是商業零售和消費者認知。

對比起來,B2C 的思路強調是標準化的商品和服務,從綜合到垂直品類,在 PC 時代匯聚大規模流量;而移動 WooCommerce 跨境電商,與傳統 PC 端 WooCommerce 跨境電商不同,有消費場景化,社交屬性強的特徵,對於豐富的海淘非標商品,C2C 的平台效應可以滿足碎片化的使用者個性需求,形成規模。

當然 C2C 的模式還是有它固有的痛點,傳統地靠廣告和返點盈利的模式,服務體驗的掌控度差,個人代購存在法律政策風險,買手製平台的轉化普遍目前只有 2% 不到,早期如何獲得流量,提高轉化,形成海淘時尚品牌效應,平衡使用者與買手的規模增長都是難點。

4 、 BBC 保税區模式跨境供應鏈服務商,通過保税進行郵出模式,與 WooCommerce 跨境電商平台合作為其供貨,平台提供使用者 woocommerce 訂單後由這些服務商直接發貨給使用者。

這些服務商很多還會提供一些供應鏈融資的服務。

優勢在於便捷且無庫存壓力,痛點在於,BBC 借 WooCommerce 跨境電商名義行一般貿易之實,長遠價值堪憂。

5 、海外 WooCommerce 跨境電商直郵典型玩家是亞馬遜。

優勢在於,有全球優質供應鏈物流體系和豐富的 SKU;痛點是,WooCommerce 跨境電商最終還是要比拼境內轉化銷售能力,對本土使用者消費需求的把握就尤為重要,亞馬遜是否真的能做好本土下沉還有待考量。

6 、內容分享/社羣信息典型玩家如小紅書,內容引導消費,自然轉化。

優勢在於天然海外品牌培育基地,流量帶到福利社轉化為交易,但長遠還是需要有強大供應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