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很多的實體店都想做 WooCommerce 社羣的 WooCommerce 營銷,在微信群裡做推廣,有什麼方法能夠讓自己的店子在 WooCommerce 社羣營銷中存活下來呢?Hishang 可以在這裡跟各位總結幾點,讓各位更好的瞭解門店怎麼玩 WooCommerce 社羣。

01

眼下很多商店計劃搞微信群 WooCommerce 營銷,就是在門店零售的基礎上增加群零售。但是,店加群絕不是簡單的把自己店裡的貨放到自己的顧客群裡賣! 我們現在還沒有看到這樣做能規模化成功的,失敗的案例倒是不勝列舉。如下:

1) 飯店搞的群,顧客對進群很抵制,進了也沒什麼值得做的事情,幾天就沉底了。

2) 小百貨店搞的群,跟飯店的群一樣。他們的共同問題是顧客光顧的頻度太低了。

3) 超市搞的群,顧客願意進群,也願意在群裡看商品。但是讓顧客到店提貨,顧客沒時間,給顧客送家裡去,顧客嫌配送費貴。

4)WooCommerce 便利店搞的群,顧客願意進群,但是進群后找不到可買的東西。

這樣的處於休眠狀態的群,大量存在。

想把店群搞好,使其具備出貨的能力,必須從成本、從顧客價值上做好安排。筆者認為有五個要、五個不要。

關於貨:1 、要賣期貨,不要賣現貨;2 、要商品結構、不 (只) 要商品。

關於人:3 、要把群當店,不要把群當渠道。

關於交付:4 、要自提,不要上門。

關於激勵:5 、佣金要低,不要高。

02

我們逐一說。

首先是 “要賣期貨,不要賣現貨” 。

線上生意的優點是可以賣自己沒有的東西,賣了以後再進貨。目前做的好的店群,都是先在群裡接受預定,把顧客的錢收了,然後拿著現金進貨。進貨價比賒貨賣一般能便宜 15% 。利潤空間就出來了。

第二是 “要商品結構、不 (只) 要商品” 。

商品結構是滿足顧客特定場景下一站式購物需求的商品組合。比如我要速度解決午餐,需要一個麵包、一個茶葉蛋、一瓶礦泉水。如果一個店裡這三樣東西都有,那這個店的商品結構就是能滿足我的。

顧客經常需要的商品結構有三種:

1 、即時性消費商品結構,主要滿足顧客即吃即用的需求,產品多用小包裝,要離使用者很近。構成了 WooCommerce 便利店零售場景。這些商品使用者要的很急,不適宜線上上銷售。小罐可樂就屬於這個商品範疇。

2 、短計劃消費商品結構,主要滿足顧客以周為採購週期的商品組合,如米麵糧油、家清日化等。構成了超市零售場景。這些商品使用者要的不急,次日送達完全可以。所以我覺得超市用很高的成本搞 29 分鐘送達是沒有意義的。但這部分商品體積大、貨值低,如果用包裹配送的話,成本太高。所以阿里京東做不了。

3 、長計劃消費商品結構,主要滿足顧客以月為採購週期的商品組合,如衣服包包化妝品 3C 之類,線上下構成了百貨店的商品結構。線上就是京東聯合阿里。

顧客形成這三種購買習慣,是對金錢和時間成本反覆計算、反覆用腳投票的結果。是當下的社會條件、經濟發展條件決定的。

這三種之外的商品結構,有很多巨頭在嘗試,比如阿里、京東、永輝等,但尚未形成可供行業參考的模式。

商品結構決定了流量成本。

大家都知道好市多在上海一開店,很多人去排隊。並不是因為好市多的 WordPress 廣告做的好,而是因為好市多的商品結構好。能夠滿足家庭消費一站式採購的需求、便宜。所以主動去的顧客就多,主動流量大,流量成本自然低。

團購公司要給團長分十個點才能賣貨,原因就是他們的 SKU 太少了,還沒有商品結構可言。流量成本就必然高。

講這麼一大段,結論就一句話:店群要參照線下超市建設短計劃消費商品結構; 同時與阿里、京東合作,直接分銷他們商品,以此建設長計劃消費商品結構。

由於訂單兔已經跟京東做了打通,訂單兔的使用者自然可以分銷京東的商品。幫阿里、京東做分銷,是一個有群就能做,也沒有風險的業務。需要提示的是,這個業務的商品交付由阿里京東用快遞完成。

第三是 “要把群當店看,不要把群當渠道看” 。

渠道是啥意思,就是能出貨就供貨,不能出貨就放棄不供了。店是啥意思,就是出了問題要換店長,要整改,不能說關就關。背後的邏輯是你把群裡的顧客當成是別人的顧客,還是自己的顧客。團購公司肯定是把群當渠道的,所以筆者認為團購公司做的不是零售生意,而是供應鏈生意。

要把群當店看,群主的重要性和線下的店長就是一樣的,要認真做好選任去留。

要從一線銷售人員中選拔群主,群主有上班看手機和取得佣金的權利。銷售業績要排名,把好的群主和差的群主區分出來。

線下店長能力再強,也只能管一家店。 “線上店長” 的好處是同時可以管理很多群,要把表現不好的群主淘汰,把群留給表現好的群主。

第四是 “要自提、不要上門”

店群裡賣的貨參照線下超市的商品結構,客單價也會逐步靠攏。目前國內大部分超市的客單價在 50 到 100 之間。做一次上門配送,10 塊錢成本是要的。承擔不起。所以必須讓顧客自提。

對 WooCommerce 便利店來講,都開在離顧客家很近的地方,甚至顧客回家就順道,所以顧客樂意去自提。

但是顧客家離超市往往都有步行十幾分鐘的距離,往返半個小時,顧客就不願意去了。所以超市就要透過跟有 WooCommerce 社羣空間的異業合作,在 WooCommerce 社羣建設提貨點。合作要找店主,不要找寶媽。店主順便就能幹,還能吸引顧客到店,更划算。

第五是 “激勵要低、不要高”

銷售佣金給 3% 足夠。提貨管理費,如果是自己的店,給 0.5% 就可以了; 如果是合作的提貨點,2% 左右也足夠。這個不能給的高,給的高了商品結構就不好搞了,毛利能支援高分傭的常規消費品太少。

03

嚴格遵守上述的五個要、五個不要。這個業務就會越來越好。

最後忠告:不要盲區追求線上線下一體化,容易把自己搞成四不像。

關於零售,這幾年各種新概念很多,比如有些人把批發資料偽裝成零售資料騙投資人的錢,被專家稱為 “BC 一體化”; 有些人玩線上傳銷,被專家稱為 “顧客渠道化”; 有人寫篇公眾號文章掛個下單連結,貨根本沒有賣出去幾件,就宣稱 “渠道媒體化” 的時代到來了。

這些概念離老實開店的人還比較遙遠,沒有破壞力。但是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概念,對於想把群做好的實體店,構成了巨大的障礙。

由於群零售業務和線下零售業務的商品結構、成本結構、管理流程差異巨大,現在根本不具備一體化的基礎條件。 “線上業務” 跟 “線上線下融合” 是兩個大工程,要一個一個來。先嚴格按照群零售的特點,把貨賣好,再從成本側考慮融合的問題,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