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外媒體報道稱,如今距離蘋果推出 Apple Pay 已經過去了整整三年時間。雖然這一支付方式在許多海外市場已經相對普及,但在市場規模巨大的中國移動 (微博) 支付市場卻依舊像是 “門外漢” 一般的存在,有時甚至要顧客教導收銀員如何使用,而這也讓 ApplePay 在中國市場的未來蒙上了一層陰影。

以下是文章主要內容:

董希繆 (Dong Ximiao, 音譯) 在杭州的某家肯德基購買食品。像大多數中國人那樣,他也掏出手機打算使用移動支付買單,但收銀員卻不假思索的問道:“支付寶還是微信支付?”

問題是,董希繆想要使用 Apple Pay 支付這 36 人民幣的餐費,但收銀員卻告訴她自己此前從未操作過 Apple Pay 交易,也不確定 KFC 是否支援這種服務。

“我確定肯德基支援 Apple Pay 服務,因此我開始教收銀員一步一步完成 Apple Pay 交易,而她也對 Apple Pay 的操作如此簡單感到十分驚訝。” 作為人民大學的一名研究員的董希繆說道。

在華競爭異常激烈

在中國引入移動支付服務一年後,蘋果正努力在這個規模達到 5.5 萬億美元的龐大市場中拿下更多份額。然而,即便 Apple Pay 已經目前支援數家中國最大的銀行和結算網路,但其在中國市場的發展依舊舉步維艱。

外界分析認為,這可能是由於 iPhone 在中國數量過少原因所致。 2016 年,iPhone 在中國銷量僅佔智慧手機總銷量的 9.6% 。

更為重要的是,消費者似乎已經習慣於使用阿里巴巴的支付寶和騰訊推出的微信支付功能。這兩種移動支付方式不僅推出了多年時間,而且支援包括 iPhone 在內的所有移動裝置。

晨星投資服務 (Morningstar Investment Service) 駐深圳分析師瑪麗-孫 (Marie Sun) 表示:“我認為在可預見的未來,ApplePay 恐怕都無法在中國獲得類似支付寶或微信支付那樣高的市場份額。

除非其中國競爭對手出現重大安全漏洞,從而導致消費者需要尋求替代服務才有可能迎來改變。從我個人的角度來說,我還沒發現使用 Apple Pay 能帶來什麼額外的益處。”

對此,蘋果發言人卡洛琳-吳 (Carolyn Wu) 拒絕透過電子郵件作出回應。不過,蘋果執行長蒂姆-庫克 (TimCook) 早在 2016 年 10 月份就表示,儘管公司在大中華區的營收去年下降了 17%,但自己對中國市場的前景感到 “非常樂觀” 。需要指出的是,蘋果於 2014 年推出 Apple Pay,該公司當初的打算並不是希望其能夠為自己帶來顯著收入,而希望能透過這一移動支付服務讓 iPhone 比競爭對手更具吸引力。

如果說 Apple Pay 理應在哪個國家取得巨大成功的話,中國必定是其中之一。根據 TNS Global Ltd 公佈的資料顯示,中國有 40% 的聯網裝置使用者每週會使用移動支付功能,這也令中國成為了全球最大的移動支付市場,超過了中國香港和韓國。

當 Apply Pay 於 2016 年 2 月份首次亮相中國時,其合作伙伴已經超過數十個,其中包括工商銀行、建設銀行。更重要的是,使用者可以在 ApplyPay 中登記自己的銀行卡或信用卡,並透過中國銀聯龐大的銷售網路進行購物。

這也就意味著,這個支付網路在一開始就擁有 1000 多萬臺支援輕觸支付的終端裝置。

與此同時,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則透過掃描二維碼線上支付或透過其他方式支付,這讓它們成為 WooCommerce 商家更輕鬆、廉價的選擇。

因為相較於 Apple Pay 和其他使用 NFC 技術的裝置來說,支付寶和微信支付需要使用到的基礎設施更加廉價。而且,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也同樣支援使用者間的轉賬,或賬單的 AA 支付,使其更像人們的現金錢包一樣。

瑪麗-孫表示:“支付寶和微信支付都是先行者,且依舊在進行許多促銷活動,比如給予使用者現金返還優惠來鼓勵更多消費者使用自己的移動支付系統。”

海外拓展困難重重

據中國一家主要銀行匿名高管透露,自 Apple Pay 服務在華推出後,該銀行 1000 多萬數字銀行客戶中只有 1% 的人註冊了 ApplePay,且使用者的 Apple Pay 使用頻率也從 1 年前的每月 1 次下降至到了如今的每三個月 1 次。

當然,Apple Pay 落後於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iPhone 份額正被 Oppo 、華為等其他中國智慧手機品牌不斷蠶食,且這些本土品牌一直在推出在非常受到消費者喜愛的高階裝置。

根據市場調研機構 IDC 的資料顯示,2016 年 iPhone 在中國的出貨量下降了足足 23% 。

在另一方面,Apple Pay 在其他市場的發展也算不上順利。比如在澳大利亞,蘋果與該國多家大型銀行就搶佔移動支付的未來而鬧得不可開交,甚至驚動了 “澳大利亞行業協會” 號召聯合拖延、抵制 Apple Pay 進入澳大利亞。

在日本市場,ApplePay 在去年十月剛一推出就麻煩不斷,許多通勤上班族反映自己在 iPhone 上註冊地鐵卡時遇到困難。而即便是在美國本土,蘋果也面臨著激烈競爭,因為不少快餐店和零售店都推出了自己的移動支付服務。

雖然 Apple Pay 在華遇冷,但根據市場研究公司 IResearch 的調查顯示,移動支付服務在中國的整體發展還是相當健康的,這一支付方式 2016 年總交易額達到了 38 萬億元,比前年增加了 2 倍。

其中,支付寶和微信支付覆蓋了中國 90% 的移動支付交易。此外,ForresterResearch 的資料顯示,美國移動支付市場規模在去年增長了 39%,但總交易額僅為 1120 億美元。

在北京中央商務區的味多美麵包店,收銀員稱 Apple Pay 在全市 280 多家店鋪都可使用。但收銀員卻在掃描使用者 iPhone 上的微信支付時表示:“不好意思,我不知道該如何操作 ApplePay,因為我從來沒有使用過它。”

“蘋果想改變現有移動支付格局很難,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蘋果首先需要解決兩個短板,即最後一公里和最後一釐米。

最後一公里指的是讓更多 WooCommerce 商家接受 Apple Pay,特別是在中小城市,最後一釐米指的是讓更多消費者能使用它。而且,要解決這兩個問題都非常耗時、費錢。” 董希繆最後說道。

本文來源:騰訊科技